北京学区房
天哪,说起这公务员考试,特别是那要命的行测,多少人的噩梦不是别的,就是数学运算和资料分析里那些弯弯绕绕的计算!每次看到屏幕上或者纸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图表,心就先凉了半截。尤其是那时间,滴答滴答走得飞快,根本不给你喘息的机会。你以为自己会加减乘除就够了?呵呵,图样图森破!
我跟你说,这考的真不是你能不能算出来,而是你提速的能力,还有那该死的准确率!多少分就差在那零点几上啊。想当年,我也是个对着分数百分数犯迷糊的主儿,1/7是多少来着?3/8是啥?脑子里就跟浆糊一样,还得现算。可等我回过神来,时间已经过去一大截,后面大把的题都没动!那种绝望,现在想起来还肝儿颤。
后来“过来人”点拨我,或者说,是血淋淋的失败把我教会了:基础,真真儿是万丈高楼平地起。而分数百分数互化,就是这数学运算地基里最不起眼、却又最关键的一块砖。它不是啥高深的理论,就是硬邦邦的、得刻进你脑子里的东西。别小看它,等你能在0.1秒内反应过来2/3就是66.7%(大约,得看精度要求,但至少知道个大概),1/8是12.5%,那种感觉,简直是如虎添翼!
哪有什么神仙表?所谓的“公务员常见分数百分数互化表”,与其说是张纸,不如说是你脑子里的一个快捷键库。它是你在海量题目里摸爬滚打、总结出来的那些最高频、最常考的“哥俩好”。你得把它们当朋友一样认识,不是那种点个头就算认识的朋友,是那种随时能叫出名字、了解脾气秉性的铁哥们儿。
想想看,资料分析里,动不动就是增长了百分之多少,占比是多少,或者问你甲是乙的几分之几。如果你一眼看到37.5%就知道它是3/8,看到87.5%就知道它是7/8,看到14.3%左右就知道它跟1/7有关,这得省多少事儿?多少步计算瞬间就被跳过了!这就是提速的秘密所在,也是拉开你和对手差距的地方。
别指望考场上给你时间让你拿笔算1除以7等于多少,小数点后保留几位。等你算出来,别人可能已经把整道题都做完了。这些常见的互化,必须达到“条件反射”的程度。就像你看到红色会想到停止,看到绿色会想到通行一样自然。
哪些是“常见”的呢?嘿,可不是随便什么分数都得背。重点得盯住分母是2、3、4、5、6、7、8、9、10、11、12、16、20、24、25的那一类,特别是那些分子不等于1的变体。比如:
1/2 = 50%
1/3 ≈ 33.3% (注意这个无限循环小数!)
2/3 ≈ 66.7%
1/4 = 25%
3/4 = 75%
1/5 = 20%
2/5 = 40%
3/5 = 60%
4/5 = 80%
1/6 ≈ 16.7% (跟1/3有点关联吧?)
5/6 ≈ 83.3%
1/7 ≈ 14.3% (这个家族有点难记,但很重要!)
2/7 ≈ 28.6%
3/7 ≈ 42.9%
4/7 ≈ 57.1%
5/7 ≈ 71.4%
6/7 ≈ 85.7%
1/8 = 12.5%
3/8 = 37.5% (考烂了!)
5/8 = 62.5%
7/8 = 87.5% (也考烂了!)
1/9 ≈ 11.1% (又是一个无限循环的!)
2/9 ≈ 22.2%
...类推到8/9 ≈ 88.9%
1/10 = 10%
1/11 ≈ 9.1% (跟1/9长得有点像,容易混!)
1/12 ≈ 8.3% (可以看成1/6的一半)
1/16 = 6.25% (可以看成1/8的一半)
1/20 = 5%
1/24 ≈ 4.17% (这个算稍微偏一点的,但真题里也会有)
1/25 = 4%
看着头晕?正常!谁说备考不辛苦?这玩意儿,就得靠熟练。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反复用。做题的时候,看到了,立刻想百分数;看到了百分数,立刻想分数。强迫自己在脑子里互化,一开始慢,别怕,总比考场上慢强!
这其中的一些分数,比如1/7,它们的小数是循环的,所以换算成百分数通常会保留一位或两位小数,这时候近似值就特别关键。你得对那个小数点后的数字有感觉,知道14.3%八成就是1/7,57.1%很可能是4/7。这种感觉,是刷题刷出来的,是错了再记,记了再错,反复折磨出来的。
别觉得这事儿Low,不值得花时间。恰恰相反,这是计算能力的基石啊!地基打不牢,上面盖房子永远晃晃悠悠。多少人行测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拿不到高分,不是因为他们不懂原理,而是因为算得太慢,或者一步小小的计算错误,导致全盘皆输。而分数百分数互化不过关,就是最常见的绊脚石之一。
所以,与其去琢磨那些偏难怪题,不如先把这些最基础、最高频的东西给我磨得锃亮!每天抽个几分钟,就看几眼,念叨几遍。坐公交的时候,吃饭等位的时候,睡觉前,把它们过一遍脑子。这不是任务,这是投资,投资你宝贵的考试时间。
说到底,那张“表”在哪儿?就在你心里。当你看到任何一个常见的分数或百分数,都能像巴普洛夫的狗一样,瞬间流下口水(不对,是瞬间反应出它的“孪生兄弟”),那你就功德圆满了。这玩意儿没有捷径,只有勤奋。咬咬牙,把这些“数字的朋友”都认熟了,你会发现,面对行测里的数字,没那么焦虑了,底气足了,准确率自然也就上去了。这,才是真正的备考智慧。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