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没错,人民,普普通通、柴米油盐的人民,才是国家安全那块最厚重、最不可或缺的基石。
你想啊,危难来临的时候,是冰冷的武器能自己运作吗?是宏伟的建筑能自己站稳吗?不是的。是人。是那些可能前一秒还在抱怨菜价太贵、下一秒却毫不犹豫冲上去救援的普通人。是那些可能平时为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脸红脖子粗、关键时刻却能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邻里。那股子劲儿,那股子“我们是一伙的”、“得撑住”的朴素念头,才是真正的万无一失。
我在想,那种面对突如其来的天灾,比如地震,房子塌了,路断了,通讯可能也一时中断,这个时候,最先站出来的往往不是远道而来的救援队(当然他们至关重要),而是周围的街坊邻居。他们可能只是用双手刨挖,用土办法救人,递过去一口热水,分享仅有的干粮。那种自发的、源于骨子里的互助和团结,瞬间就能凝聚起一股强大的力量。这力量,可比钢筋水泥来得实在,来得有温度。它不是规划出来的,它是长出来的。
所以,团结,绝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危难时有人拉你一把,是关键时有人和你站在一起。如果一个社会四分五裂,人人自危,互相猜忌,那外头随便来点风吹草动,里头可能就先乱了阵脚。堡垒,从来都是最容易从内部瓦解的。一个人心不齐的国家,就算军队再强大,经济再繁荣,也是跛脚的。它没有根。
而支撑这种团结的,是信任。是人民对国家的信任,对未来的信任,更是人民与人民之间的信任。这种信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需要政府的作为能让人看到希望,需要司法的公正能让人相信规则,需要社会的运行能让人感受到公平和善意。没有信任,再多的规定也是一纸空文,再好的政策也难落地生根。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那社会就像一盘散沙,冷冰冰的,没有活力,更谈不上抵御风险。
我喜欢看那些老电影里,或者听长辈们讲过去的苦日子。那时候条件那么差,物质那么匮乏,但为什么很多人都能咬牙挺过来?靠的是什么?我觉得就是一股子精气神,一股子相信“明天会更好”的劲儿,一股子“大家一起干,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的朴素信念。这不就是韧性吗?这韧性不是靠机器设备堆出来的,它是从一次次磨难中,从一次次互助中,从一代代传承中淬炼出来的。它藏在人民的基因里。
再说文化自信。这东西,太重要了。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脚下这片土地有什么样的故事,身上流淌着什么样的血脉。这种认同感,不是谁强加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它让你在面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冲击、各种诱惑、各种质疑时,心里有底,不慌神。它让你知道,我们有自己的价值,有自己的骄傲,有自己独特的美。有了文化自信,人民才能真正凝聚成一个坚实的共同体,才能有那种“我们的家园,我们自己守护”的主人翁意识。这种意识,才是国家安全最根本的家国情怀体现。
现在这个时代,信息爆炸,观点多元,这是好事。但同时,各种声音鱼龙混杂,真真假假,很容易让人迷失,让人产生隔阂,甚至制造对立。有人专门就想割裂我们,瓦解我们的信任,消磨我们的韧性。这时候,守护人民这个基础,就显得尤为紧迫和关键。这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功课。
怎么守护?不是说天天喊口号,而是落实在行动上。是努力让我们的社会更公平一些,让每一个人民都能感受到温暖和希望。是守护好我们自己的文化根脉,不让那些肤浅、虚无的东西侵蚀我们的精神家园。是人与人之间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少一些戾气和攻讦。是遇到困难和挑战时,选择相信和支持,而不是轻易怀疑和否定。
国家安全,归根结底,是要确保我们能安安心心地在这里生活,我们的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的未来是光明和充满希望的。而这一切,都建立在人民的安居乐业、团结一心、充满信任和韧性之上。那些高大上的战略固然重要,但如果人民这个基石不稳,再精妙的设计也可能瞬间倾覆。
所以,下次再谈论国家安全,别只盯着那些硬邦邦的东西。多想想那些平凡的面孔,那些默默付出的双手,那些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眼神。那,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是国家安全最深厚、最鲜活的基础。守护好人民,就是守护好国家安全的未来。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