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说起来,西红柿,这么个再普通不过、红红圆圆、能生吃能炒菜的小东西,它的英文名儿,有时候就那么一瞬间,脑袋里会像卡壳一样。你明明知道它是什么,脑子里也晃悠着那个发音——或者说,那两个发音,可真要你一笔一画把它拼写出来?嗯,得定定神儿。
那个词儿,是 tomato。
T-O-M-A-T-O。
瞧,写出来就这么简单,六个字母,干干净净。可不知道为什么,每次要写或者说的时候,总觉得它带着点儿,怎么说呢,带着点儿“容易出错”的基因。是那个“a”放在中间的位子有点特别?还是因为tomato和 potato(土豆)长得太像,容易搞混?反正,它就是那个让你时不时会停下来确认一下的词儿。
记得刚开始学英文那会儿,老师教这些日常词汇,苹果梨子香蕉西红柿土豆... 一溜儿下来,有些词听着跟中文发音有点像,比如 banana(香蕉),好记。有些就完全得靠死记硬背,比如 pear(梨)。西红柿这个tomato,音节倒是分明,to-ma-to,听着挺有节奏感的,像个小鼓点儿。但是写的时候,尤其是第一次,脑子里就容易打架:是toma-to?还是tomao-to?那个“a”会不会跑偏?
它不像 apple,简简单单四个字母,发音也直接。tomato,它仿佛带着那么一点点转折,尤其是在发音上。美国人说 tomato,重音在前,听起来像“土美投”。英国人呢,他们更偏爱“土马投”,重音在后。同一个词,两种风味,挺有意思的。但这两种发音,都对应着同样的拼写:tomato。这就更神奇了,声音可以有变体,文字却得铁板一块,不能含糊。
我有时想,是不是因为西红柿本身就挺多变的?生的吃起来脆生生带点酸甜,熟的炒起来软糯出汁,变幻出各种滋味。一个tomato,可以是沙拉里的清新,可以是汤底的浓郁,可以是酱汁的基石。它的英文名字,tomato,虽然拼写固定,但在发音上的小分岐,是不是也呼应了它在餐桌上的“多重身份”?胡思乱想一番,觉得这小小的六个字母,tomato,背后承载的东西可真不少。
回头看那个词儿,tomato。T-O-M-A-T-O。每次确认一遍,心里就踏实了。仿佛完成了一个小小的仪式。生活中多少这样的时刻啊,面对一个再熟悉不过的东西,忽然需要把它用另一种方式呈现,比如拼写一个英文词,然后你发现,哦,原来是这样啊,我一直知道,但确认一下感觉更好。
它不仅仅是一个词,对我来说,tomato这个词,还带着夏天的味道。想起小时候院子里种的西红柿,不用农药,自然成熟,摘下来,随便擦擦就往嘴里塞,汁水儿顺着嘴角往下流,那个甜那个沙,是任何超市西红柿都比不上的。那时候不懂英文,只知道它是西红柿。后来学了英文,知道了tomato。每次说出或写下 tomato,脑子里就会闪过那个画面:炎炎夏日,绿叶红果,带着泥土和阳光的气息。一个词,连接着一段记忆,一种感官体验。
所以,西红柿的英文拼写怎么写?是 tomato,T-O-M-A-T-O。多念几遍,多写几遍,让那六个字母像夏日的雨点一样,稳稳当当落在纸上或者心里。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词汇,它裹挟着味道、颜色、声音,甚至一点点跨越文化的发音趣味。记住 tomato,就像记住夏天的味道一样,应该是件自然而然,带着点儿愉悦的事儿。
就这样,关于西红柿的英文拼写,tomato,写着写着,好像就不是单纯讨论拼写了。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切口,让我钻进去,看到了语言学习的某个侧面,看到了词汇与生活记忆的联结,看到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单词,也蕴含着足以让人驻足思考、甚至感到温馨的细节。
下回你再需要拼写 tomato,或许也能想起这些有的没的?那个红红的家伙,它的英文名字,就这样,T-O-M-A-T-O,不复杂,却值得你带着一点点情感去记住。因为它不仅仅是个英文词,它是西红柿啊。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