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这些小小的幽默炸弹,威力可不小。它们不仅仅是让你哈哈一笑,更像是在偷偷告诉你,学英语也可以是有意思的文字游戏,是脑筋急转弯,甚至是窥探另一种文化思维方式的窗户。
就拿最常见的双关语来说吧。好多英语笑话的笑点就藏在一个词的不同意思里。比如说这个:
Why don't scientists trust atoms?
Because they make up everything!
翻译过来是:为什么科学家不相信原子?因为它们构成了一切!
你第一次看到,可能就“哦”一声,然后呢?没get到点啊。但如果有人给你点拨一下:make up,它既可以表示“构成”,也可以表示“编造”。啊哈!这时候,灯泡亮了!原子“构成”了世界上的一切,但如果它们“编造”一切,那岂不是都在说谎?科学家怎么能相信骗子?这个笑话的巧妙就在于利用了make up的双重含义。
这种笑话太典范了。它逼着你去想一个词的各种用法,而不是只记它最常出现的意思。学单词嘛,我们都习惯死记硬背,一个萝卜一个坑。但语言是活的,一个词能在不同语境里变幻出各种姿态。笑话就是把这种变幻摆在你面前,让你惊叹,让你发笑,让你记住。记住的不是定义,而是那个词调皮的另一面。
再来一个,这个有点冷,但冷到一定程度就好笑了:
What do you call a fish with no eyes?
Fsh!
翻译:你怎么称呼一条没眼睛的鱼?fsh!
这个呢,笑点在哪里?你盯着“Fsh”看半天,这不是拼写错误吗?Fish的i呢?对啦!“眼睛”在英文里是eyes,它的发音听起来像字母i。一条没有眼睛(i)的fish,可不就剩下fsh了吗?
这种笑话就是彻头彻尾的文字游戏,语音游戏。它要求你不仅认识单词,还得知道它的发音,甚至是对字母和发音之间的对应关系有点敏感。它可能不会让你捧腹大笑,但那种“噢——原来如此”的感觉,也是一种智力上的小愉悦。它让你觉得,哇,原来英语单词还能这么玩儿!这不比对着音标干巴巴地读有趣多了?
有时候,笑话是关于生活场景的小吐槽,这种更容易产生共鸣,因为人性是相通的。
My teacher asked me to write a paragraph about a journey. I wrote, "My journey from the bed to the desk was full of obstacles."
翻译:老师让我写一篇关于“旅程”的段落。我写道:“我从床上到书桌的旅程充满了障碍。”
哈哈!这个!太真实了!尤其对我们这些起床困难户、拖延症患者来说。早晨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走向冰冷现实(书桌),这过程何止是“旅程”,简直是史诗般的冒险,每一步都踏在名为“挣扎”的雷区上。而书桌上堆积如山的任务,可不就是“障碍”嘛!
这个笑话厉害之处在于,它用了大词(journey, obstacles)来形容一个再日常不过、甚至带点懒惰的行为。这种反差,这种把琐碎小事用一本正经的语言拔高的做派,本身就带着幽默感。它告诉你,原来英语也可以用来自嘲,用来表达那些不好意思直接说出来的小情绪。这比只会用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有趣多了,不是吗?
还有些笑话,得有点文化背景才能懂。比如这个:
Teacher: "What is the past tense of 'to be'?"
Student: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翻译:老师:“'to be'的过去式是什么?” 学生:“To be... or not to be?这是个问题!”
如果你不知道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里那句震古烁今的台词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你就完全get不到这个学生的“机智”(或者说“狡猾”)。他没有回答老师语法问题(to be的过去式是was/were),而是引用了一句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言,把一个学习场景瞬间拉到了哲学高度!
这个笑话就不止是语言本身了,它里面掺杂了文化的料。它提醒我们,学英语,不仅仅是语言工具,它背后是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懂点文学、懂点历史、懂点习俗,能让你对语言的理解更上一层楼,也能让你get到更多当地人的梗。这不就是学语言的终极目标之一吗?能够融入,能够理解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幽默感。
以前学英语,总觉得它是一堆冰冷的规则,一堆无聊的单词。但接触了这些短小精悍的英语笑话,尤其是带翻译的(毕竟刚开始肯定得靠翻译啊),才发现,哎,原来它也能这么活泼,这么有生命力。那种“哦,原来这个词/这个句式/这个梗还能这么用”的顿悟瞬间,简直是学习路上最珍贵的奖励。
而且,琢磨笑话的翻译本身就是一种绝佳的练习。你不能直愣愣地按词翻译,那样笑点就烟消云散了。你得想:这个梗的精髓是什么?用中文怎么表达才能传神?中文里有没有类似的双关?有没有类似的文化符号?这迫使你去深度思考两种语言的差异,去寻找最恰当的表达方式。这个过程,比做一百道语法选择题都来得有趣,也来得有效。
所以啊,各位同是天涯学语人,别老把自己关在书本里。偶尔也放松一下,去网上搜搜那些short English jokes with translation。它们可能只有短短两句话,却浓缩了语言的智慧,文化的妙趣。当你能不看翻译,自己一个人对着屏幕,因为某个英文梗而忍俊不禁时,你会知道,你已经悄悄地,不知不觉地,在英语学习的路上,走得很远很远了。那份小小的、只有自己懂的成就感,是任何考试分数都给不了的。相信我,从get到第一个英语笑点开始,你的英语学习之旅,会变得大不一样。它会变得更生动,更有人情味,也更长久。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