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延安大学体育学院
延安大学体育学院
0人回答
4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15 11:12:06
188****3100
2025-05-15 11:12:06

第一次踏进延大校园那会儿,还是个毛头小子。对体育学院没啥概念,就知道体育生嗓门大,走路带风。可慢慢待下来,你就不可能忽略它的存在。清晨,你还在被窝里挣扎呢,外面操场上已经传来哨子声、跑步声,齐刷刷的喊号子声。高原的日头起来得早,金子一样洒在红色的跑道上,映着那些年轻得发亮的脸庞,和他们身上被汗水浸透的旧T恤。那画面,怎么说呢,有点糙,有点真,有点像延安这地方本身的味道。

他们体育学院的孩子,好像都带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不是那种喊破嗓子、做样子给人看的劲儿,是骨子里透出来的。也许跟这片土地有关吧,黄土高原上长出来的生命,天然就带着一股子硬气,顽强。你看看他们训练,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夏天的太阳能把人烤化了,冬天的风跟刀子似的刮脸,就在那样的天气里,他们照样跑圈、力量、摸爬滚打。我见过一个瘦瘦的姑娘,练跨栏,摔得膝盖都青了,爬起来拍拍土,咬着牙继续。旁边老师也没多说,就是眼睛盯着,等她起来了,点点头。那种无声的支持,比啥都管用。他们不只是在练肌肉,更是在练一种精神,一种在困境中也能站起来继续向前的韧劲

他们的老师,我也接触过几个。有些是老前辈了,当年条件艰苦,靠着一腔热血愣是把体育教育这摊子事儿给撑起来的。他们讲课,不光是理论、技术,更多的是讲做人,讲拼搏精神。那些故事,听着就像延安的歌谣,不华丽,但句句都透着力量。有些年轻老师,也是从外面高水平院校回来的,带着新的理念、新的训练方法。但到了延安,他们也得接地气。高原反应,生活条件,跟大城市肯定没法比。可你看他们,没谁抱怨,都在这片土地上扎下根,把自己的所学一点点儿传给这些年轻娃。那份儿执着,看得人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又挺敬佩的。他们是真正的园丁,在这片特殊的土壤里辛勤耕耘。

别以为体育学院只培养运动员啊,那可太片面了。延大的体育学院,在我看来,更侧重的是培养“人”,培养能把体育精神带到社会各个角落的人。他们有体育教育专业,去各个学校当体育老师,给更多的孩子带去健康和快乐。有社会体育指导专业,毕业了可能去健身房、体育俱乐部,甚至乡村,把科学健身的理念传播开。这不就是延安精神的另一种延续吗?把革命的火种传播开,他们是把健康的种子、拼搏精神传播开。这不是简单的职业教育,这是一种带着使命感的传承

当然,说延安大学体育学院一切都好,那也是胡扯。哪个地方没点儿难处?资源有限,这是明摆着的。跟那些财大气粗的体育强校比,人家的训练器材、科研设备,那真是天上地下。好苗子是不是容易流失?肯定有。毕竟谁不想去条件更好的地方呢?可你看留下来、愿意来这里读书的孩子,愿意在这里教书的老师,他们图个啥?图的就是延安这地方的独特魅力,图的就是这里头能培养出一种特别的气质,一种不光是肌肉发达,更是内心强大的气质。他们是在逆境中磨砺自己,证明自己。

我记得有一次,看他们学院组织运动会。不是校运会那种全校参与的,就是他们自己学院内部的。别提多热闹了!项目挺土的,拔河啊、袋鼠跳啊、绑腿跑啊,但每个人都玩命儿似地投入。喊声震天,笑声、摔倒声、加油声混成一片。那不是为了拿多少奖牌,是为了那股子劲儿,为了跟自己较劲,为了跟身边的同学一起使劲儿。看他们脸上淌着汗,咧着嘴笑的样子,你就觉得,这体育教育,真值当的。它不光是教你跑得多快、跳得多高,更教你在集体里怎么去拼、去笑、去面对输赢。那种团队精神,那种同甘共苦的劲儿,比任何金牌都来得珍贵

延大的体育学院,它跟延安这片土地是长在一起的。它吸收了黄土地的厚重和革命精神的火热。它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不是个个都能拿世界冠军,但他们身上带着一种延安特有的印记——吃苦耐劳朴实无华坚韧不拔集体主义。这些品质,在哪个时代都缺不了。在现在这个有点浮躁的社会里,反而显得更加可贵。他们是朴实的建设者,是健康的传播者。

说实在的,我去过不少大学,也见过不少体育学院。有些硬件条件那叫一个牛,训练场馆跟宫殿似的。可有时就觉得,少了点儿什么。少了点儿那种从土地里长出来的生命力,少了点儿那种人跟人之间没有隔阂的热乎劲儿。延安大学体育学院就有这个。它让你觉得,体育教育不是高高在上的精英运动,它可以很生活,很接地气,可以跟一个人的品格、一个地方的精神紧密相连。它有血有肉,有温度,有人情味

未来的路怎么走?肯定不容易。要发展,要进步,要跟上时代。引进人才、改善条件、提升科研水平,这些都得抓。但同时,又希望他们能守住自己的根,守住延安赋予他们的那种独一无二的气质。别学着学着,就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给丢了。那种黄土地上的汗水味儿,那种革命老区的精气神儿,才是他们最该珍惜、最该传承的宝贝。那才是他们立足发展根基

想起了他们毕业的时候,很多学生选择了留在陕西,甚至回到自己的县城、乡村,去当体育老师,去推广全民健身。他们没有选择大城市的繁华,而是选择回到这片土地,把学到的东西反哺给家乡。这不就是延安精神最好的体现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知识和活力带给最需要的地方。这样的学生,这样的学院,才真正让人觉得有希望。他们是希望的种子,撒播在黄土地上。

延安大学体育学院,它就像延安窑洞里的一盏灯,不耀眼,但暖暖的,照亮了一方天地。它在黄土高原上默默耕耘,用体育的方式,塑造着年轻一代的体魄,更锻造着他们的灵魂。下次你来延安,除了看看宝塔山、杨家岭,也去延安大学的操场边走走吧,看看那些奔跑的身影,听听那充满活力的呐喊声。也许,你也能从中感受到那股子生生不息、催人奋进的力量。那是属于延安的,也属于延安大学体育学院的,一份儿沉甸甸又充满希望的生命力。这份生命力,是他们最响亮的名片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