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江苏海事学院
江苏海事学院
0人回答
4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14 11:56:31
188****3100
2025-05-14 11:56:31

想想看,江苏这地界儿,水系密布,大江大河大海都在边上,骨子里就透着跟水打交道的基因。而海事俩字儿一杵在那,立马就勾勒出一个画面:不是坐在教室里听教授讲概念,而是得下到船舱里、码头上,甚至,得真正站到驾驶台前,感受那艘大船在手里微微颤动的力量。江苏海事学院,在我看来,它就是这片土地上,那些想跟水、跟远方、跟“干点实事”死磕到底的年轻人的一个集结地。

刚来那会儿,说实话,有点儿懵。跟想象中那种大学生活不太一样。这里的节奏,是带着点儿军事化的规整,又混杂着职业学校那种特有的、直奔主题的实在。那些穿制服的小伙子们(当然也有姑娘,虽然当年少点儿),走起路来肩膀是平的,腰是挺的,眼神里有股子藏不住的倔劲儿。不像别的学校,大家可能还在琢磨去哪个社团耍酷,去哪家咖啡店自习,这里更多的是在讨论轮机的哪个部件又出问题了,航海气象该怎么看,或者港口物流最新的动态是啥。一切都围绕着那个明确到不能再明确的目标——将来,是要在上或者跟相关的地方吃饭的。

校园里,最“好玩”的地方可能不是图书馆(虽然图书馆也挺大的),也不是什么艺术中心,而是那些实训场所。模拟器那玩意儿,真不是盖的,坐在里面,外面屏幕晃起来,感觉那艘船真的就在劈波斩浪,心跳都会跟着快那么几拍。还有那些拆开摆一地的发动机零件,黑乎乎的,油腻腻的,老师傅们手把手教你怎么敲敲打打,怎么听声音判断问题。那才是真本事,是将来真能拿去换碗饭的技能。书本上的东西重要吗?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那双能动手、能解决问题的,和那颗遇事不慌、沉得住气的心。

这里的学生,我觉得普遍带着一种务实的底色。可能不像某些综合性大学的学生那样,有那么多时间去“探索自我”,去搞那些看起来高大上但有点虚头巴脑的概念。他们的探索,更多的是在钻研专业技术上,在理解这个庞大而复杂的航运体系上。他们知道自己要什么,也很清楚这条路不好走,需要吃苦,需要离家很远,需要面对大海的未知。但他们的青春,就在这种明确的目标和脚踏实地的努力中闪闪发光。

我记得当年,宿舍里的兄弟们,晚上不光是打游戏,更多时候凑一块儿,拿出各种专业书,一边看一边骂娘,什么公式又看不懂了,什么规章又改了。但骂归骂,第二天照样爬起来,规规矩矩去上课,去实训。那种感觉,怎么说呢,是一种兄弟情,也是一种战友情,大家都在同一条船上,目标一致,虽然未来在哪还没完全清晰,但至少知道眼下该使劲儿的方向。

江苏的地理位置,对这里太重要了。长江边上,通江达海。南京或者镇江的那个位置,就决定了它不是随便哪个学校都能取代的。它跟周围的港口船厂航运公司有着天然的联系,学生的实习、就业,很多都直接来源于这些地方。书本里学到的东西,在这些地方立马就能找到对应的现实场景,这种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是江苏海事学院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不是所有大学都有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的。

当然,别以为海事学院的学生都是五大三粗的硬汉。里头也有细腻的,有文艺的,有闷头学习的学霸,也有偷偷谈恋爱的傻小子。他们的梦想,有的可能就是开一艘世界上最先进的船,有的可能是成为国际知名的物流专家,有的可能只是想找份养家糊口的好工作。形形色色,但都跟“水”和“远方”有点瓜葛。

这些年,江苏海事学院肯定也在变,在发展,校区可能更漂亮了,设备更先进了,专业设置也更丰富了,比如邮轮管理、无人船技术什么的,都在跟上时代。但我觉得,它那种核心的“魂儿”应该没变:那种务实、那种吃苦、那种面向大海的技能导向。它不是让你去成为一个只会写论文的学者(当然学院里也有科研),它是让你去成为一个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师,一个能在波涛汹涌中保持清醒的船员,一个能在复杂链条里找到最优解的管理者

每次路过江苏海事学院,或者偶尔在媒体上看到它的消息,总会不自觉地停下来看两眼。那些朝气蓬勃的面孔,那些带着点儿风霜的实训场地,那些停靠在码头的教学船,都像一个个鲜活的符号,提醒着我,有一群年轻人,正从这里出发,奔向浩瀚的海洋,奔向这个世界最繁忙的角落。他们不一定是 loudest voice,但他们是支撑这个世界运转,实打实的那股力量。这,就是我眼中的江苏海事学院。带着泥土气,带着海风咸,特别真实,也特别有劲儿。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