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他那套说辞,你大概也能猜个七七八八。无非就是,这玩意儿就业前景怎么样啊?出来能挣多少钱啊?感觉门槛不高啊,谁都能来两句是不是?甚至会说,学这东西虚头巴空的,不如去搞点实在的,比如计算机、比如医学、比如那些听着就硬邦邦的工科专业。他一张嘴,底下一堆家长和孩子就跟着犯嘀咕,唉呀,看来这个专业真的不行啊!别踩坑!
你听着他那斩钉截铁的语气,那逻辑链似乎也挺顺:就业难→工资低→没前途→别学。这套算法,对于那些只看短期回报、只看“性价比”的家庭来说,简直就是金科玉律。毕竟,送孩子读大学,四年十几万几十万的砸下去,谁不想毕业就赶紧回收成本,然后旱涝保收呢?
可是,你说,这广告学,真的像他说得那么不堪?那么没价值吗?
我听着他这话,心里头那叫一个五味杂陈。我知道他出发点可能是好的,想让孩子们选个“好”出路。但他这种简单粗暴的划分法,把一个专业的前景完全窄化到毕业第一份工作的薪资和稳定性上,是不是漏掉了太多东西?
广告学啊,这玩意儿可不是单单教你怎么拍个洗脑广告或者写两句促销文案那么简单。它背后是传播学、是社会学、是心理学、是市场营销,甚至得懂点经济,懂点文化。它研究的是人,研究的是如何把信息有效地传递出去,如何去影响,去说服,去打动。
你看看现在的世界,哪一样东西离得开传播?离得开“广而告之”?从一个产品的品牌故事,到一个企业的形象塑造,从一部电影的宣发,到一次公益活动的推广,再到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输出,哪一样不需要创意、需要策略、需要对人性深刻的理解?
别的不说,就说张雪峰老师自己,他难道不是一个极其成功的“个人品牌”?他的语言风格,他的定位,他选择的传播渠道,他那些引发巨大情绪波动的观点,这本身不就是一套高超的传播和营销吗?他劝人别学广告学,结果自己却在身体力行地实践着最有效的个人品牌广告。你说这讽刺不讽刺?
可能在张老师眼里,广告学嘛,不就是弄点花里胡哨的东西?他可能觉得,那些坐在格子间里改文案、做PPT的人,工作不稳定,收入也看天吃饭,远不如码农敲敲键盘、医生动动手术来得实在。
但我想说,这是偏见!而且是大大的偏见!
广告这个行当,它确实不稳定,确实竞争激烈,确实需要熬。但它也是一个充满活力、极度依赖创意和变化的行业。互联网时代,广告的形式日新月异。传统媒体的广告位可能不值钱了,但短视频的内容植入、直播带货的脚本设计、社交媒体的病毒式传播、大数据的精准推送……这些是不是广告?这些需不需要懂传播、懂人性、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一个真正优秀的广告人,他不仅仅是写字好看,嘴皮子利索。他得有洞察力,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得有同理心,能理解不同人群的需求和痛点;他得有好奇心,对新的事物保持敏感;他得有学习能力,快速掌握新的工具和平台;最最重要的是,他得有韧性,能承受被甲方虐千百遍依然待其如初恋(开玩笑,但真实的压力可想而知)。
这些能力,大学四年里学到的那些理论知识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悟性,是实践,是摔打。它不像数学,1+1永远等于2。广告很多时候是摸着石头过河,是灵光乍现,是歪打正着,但更多的是反复推敲和团队协作。
张老师可能没看到那些通宵改方案为了一个绝妙的idea而兴奋尖叫的年轻人;没看到那些为了让一个好的产品被更多人知道而绞尽脑汁的策划;没看到那些用创意改变了人们对某个品牌认知,甚至影响了某种社会风气的案例。他可能只看到了行业里的浮躁,看到了那些混日子、没本事所以收入低的人。
任何行业都有金字塔。塔尖的人永远是少数,他们拿走大部分的资源和荣耀。而塔基的人,无论在哪个专业,可能都活得挣扎。你不能因为金字塔基座庞大,就否定整个行业。
更何况,兴趣这东西怎么算?如果一个孩子对广告学充满热情,喜欢研究那些打动人心的文案,喜欢琢磨那些病毒式传播的案例,喜欢创意带来的那种快感,你让他去学一个他完全不感兴趣,仅仅因为“好就业”的专业,他真的就能学好吗?他四年会开心吗?毕业后不会厌倦吗?
大学,除了是职业培训所,它更应该是人格养成和探索自我的地方。有些专业,它的价值不在于立竿见影的“变现能力”,而在于它打开视野,训练思维,提升审美,培养人文素养。这些看似“虚”的东西,恰恰是一个人长远发展的底蕴。
张雪峰老师的建议,听听可以,他说了些大实话,点破了一些现实的残酷,尤其是对于那些对大学专业一无所知的家庭来说,他的观点提供了一个非常直接的参考坐标。但是,把他的话奉为圣旨,完全放弃自己的判断和孩子的兴趣,那就是愚蠢了。
选专业,就像选人生的一条岔路。它很重要,但它不是终点。广告学毕业的人,可以去做广告,可以去做公关,可以去做品牌,可以去做运营,可以去做策划,甚至可以去创业。这个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很多是跨界的,是通用的。它可能不会给你一份敲定了螺丝钉的工作,但它也许会给你一颗充满想法,不甘平庸的大脑。
所以,面对张老师的“劝退”,我觉得更应该做的是:冷静。去深入了解这个专业到底学什么,去看看这个行业真正优秀的人在做什么,去思考自己的兴趣点和优势在哪里。别被那些标签化的论断吓倒。
人生的路很长,大学四年只是一个阶段。选择一个专业,不只是为了找到一份工作,更是为了找到一种可能性,一种打开世界的方式。广告学,对于某些人来说,也许就是那把钥匙。它充满挑战,但也充满魅力。至于能不能在这条路上走好,靠的是自己的本事和努力,而不是任何一个“大师”的三言两语就能决定的。
别听风就是雨。去看看,去问问,去体验。然后,自己做决定。这比什么都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