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你看,往年啊,就拿最受瞩目的国考来说吧,那个大头,总是像个固定的节日似的,申请报名窗口一般会在10月份那么悄摸摸地打开,然后留个十来天给你填报志愿。接着就是漫长的等待,笔试通常雷打不动地安排在11月底或者12月初的那个周末。印象里,前两年好像有那么一丁点儿提前或者延后,但大体框架稳得很。你知道那种感觉吗?就像日历上某个日子被红笔圈出来,带着一种宿命感。日子没出来之前,复习好像总差一口气,心里总嘀咕,“还有时间,再等等。”日子一旦定了,妈呀,突然就像被按了快进键,心率都飙起来了。
今年呢?到现在这个点,大框架肯定还是那个大框架,10月报名、11月底/12月初笔试这个节奏,我觉得跑不了。这是多少年形成的规律了,轻易不会打破。毕竟涉及全国那么多人,调动起来太复杂了。但我说的这个“具体时间”,可不是指“11月底或12月初”这么个大范围,我们这些备考的,等的是那个确切的日期!是11月24号?还是12月1号?别小看这两周的差别,对我们来说,那就是多背几套卷子、多刷几遍题、多练几个申论热点的时间啊!尤其是像我这种,知识点总感觉还没串透,错题本都翻烂了但还是错的,每一天都宝贵得不行。眼睛都快盯瞎了,就差把人社部的官网盯出个洞来。
除了国考,还有各地的省考,那更是五花八门,时间散得跟天女散花似的。有些省份喜欢搞联考,就是好几个省份用一套卷子、在同一天考试,声势浩大。联考的时间以前好像习惯放在春季,比如三月份或者四月份。你得盯着你心仪的那个省份的招考公告,他们不会早早把全年的计划都告诉你,往往是提前个把月才发公告,留给你的准备时间可真不多。有的省份不参与联考,自己玩儿自己的,时间就更没谱了,年中、年末,啥时候都有可能。你说这事儿烦不烦?你想多报考几个地方,就得时刻关注N个省份的官网,生怕漏掉哪个。
去年那个时候啊,我有个朋友就吃了亏,一心等着某大省的联考,结果人家突然自己单独搞了个考试,时间提前了不少,他压根没关注到,等想起来的时候,报名都截止了!肠子都悔青了。所以今年我学聪明了,不管国考省考,只要是心心念念想去的,都得设上提醒,加好群,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公告,这才是王道,其他小道消息,听听得了,别当真。
现在是年中,离国考的10月报名、11月笔试还有几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这段时间其实是特别关键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时间好像还有,所以容易懈怠;但又知道最终的审判日要来,所以心里又焦虑。很多人都在这个阶段进入了“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状态。我得提醒自己,也是提醒所有跟我一样等着那个具体时间的战友们,别等了!不等那个日子出来,咱们也得按照大致的时间框架,把复习计划往前赶。申论的逻辑、行测的速度、各科的知识点,哪个不是硬骨头?早啃一天是一天。
等到真正报名通道开启、缴费成功、准考证打印,直到最终坐在考场里,看着卷子发下来,那一刻的心情,复杂得没法说。那种紧张、期待、还有一丝丝的绝望(怎么感觉没复习好?),真是人生百味。所以,与其把精力耗在猜测今年考公的具体时间上,不如老老实实坐下来,把该背的背熟,该练的练到位。因为无论日子是哪天,它总会来。而你准备得怎么样,才是决定你能否跨过那道门槛的关键。
反正我的态度是,不猜时间,只等公告。等它正式敲定报名截止日期、笔试日期、面试的大致安排,我就根据那个时间点倒推我的复习计划,查漏补缺,全力冲刺。现在嘛,心里虽然知道大概是什么时候,但那个没有确定日期的等待,本身就是一种考验。考验的是自律,考验的是耐心,考验的是能否在不确定中保持定力。
所以,如果你也跟我一样,天天刷着各种论坛、公众号,想知道今年考公到底哪天考,我想说,别刷了。起来,去看看书,去做套题。等真正的时间点官宣了,自然会铺天盖地都是消息,你想不知道都难。在那之前,把心收一收,把力气用在刀刃上。时间,这个最公平又最无情的东西,不会因为你的焦虑而加快或放慢脚步。它就那样走着,直到走到那个写着具体考试日期的日子。到时候,咱们考场上见真章。别让自己的等待,最后变成无力的懊悔。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