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后来才知道,哦,原来这玩意儿就是 西葫芦 啊!不是咱们菜市场里那种绿油油、胖乎乎、表面光滑得跟打蜡似的 西葫芦,它通常更修长一些,颜色嘛,有墨绿的,有浅绿的,甚至还有带点斑纹的。表皮相对没那么厚,嫩的时候连皮都能吃。有时候叫它 意大利瓜,或者 夏南瓜 的某种。对,就是 夏南瓜 的一类,跟南瓜、冬瓜那些其实是亲戚。不过在欧洲,特别是在法国叫 courgette,在意大利就是 zucchini。名字变来变去,搞得人一头雾水,其实说的都是一个东西,只是品种、大小、地域叫法有点差异,大体上就是一个家族里的成员。
我刚开始接触它,觉得它跟黄瓜挺像的,尤其是切片的时候,绿色的皮,里面是浅绿或者泛白的果肉,中心还有软软的籽。但黄瓜通常生吃,清脆多汁,有点淡淡的清香。这 zucchini 呢,生吃也行,但没黄瓜那种脆劲儿, 味道 特别淡,几乎没什么存在感。它的神奇之处全在 烹饪 之后。
它就像一块吸水的海绵,或者说,一块极具包容性的画布。你给它什么 味道,它就能吸收什么 味道。煎炒炖烤,怎么折腾都行。切片了,丢进烤箱里跟各种蔬菜一块儿烤,淋点橄榄油,撒点盐、胡椒、干香草,烤出来软软糯嫩的,边缘带点焦色,哎呀,那叫一个香!烤的时候它会出点水,但不会像黄瓜那样变得软趴趴没形。它的 质地 烤过后是那种绵软又不失筋骨的感觉。
切块儿放进汤里,尤其是那种浓郁的番茄蔬菜汤或者意式蔬菜汤,它默默地吸收了汤汁的精华,让汤的 质地 更丰富,口感更温润。有时候我懒,就直接切大块,跟洋葱、彩椒、茄子这些丢进锅里大火快炒,加点酱油、醋或者泰式咖喱酱,它把那些料汁的味道吸得饱饱的,配饭吃简直了。
在 地中海 那一片儿,这 zucchini 简直是家常便饭里的明星。希腊人喜欢把它油炸,做成小饼蘸着酸奶酱吃;意大利人更不用说,除了炖菜、烤菜,还喜欢把它塞进面皮里做馅儿,或者切成细丝跟意面一块儿炒,或者切丁加到烩饭里。甚至还有用它来做面包、蛋糕的,听起来有点黑暗料理,但它那淡淡的 味道 和湿润的 质地,竟然能让烘焙物更健康、更松软,你说神奇不神奇?
我尤其喜欢它切成薄片,用平底锅少许油煎到两面金黄,撒一点点盐和黑胡椒,那股焦香味和本身带的清甜混合在一起,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但 味道 却惊艳。或者,切成手指粗的条,裹上面糊或者面包糠,炸成金黄的薯条,蘸番茄酱吃,外酥内软,比土豆条多了份清爽。
它就是这样一种蔬菜,单独吃可能寡淡无奇,但一旦进入 烹饪 的世界,立刻变身 多用途 的魔术师。它不像西兰花那样自带个性,也不像辣椒那样热烈奔放,它就是静静地,默默地,吸收和承载。它能跟几乎所有食材和平共处,衬托它们的风味,同时又贡献自己的那一点点温柔的 质地。
别看它普普通通,甚至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个长得像黄瓜的 西葫芦,不值一提。但正是这种不抢戏的特质,让它成了 地中海 乃至全球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员。它是那种你可能叫不上名字,或者一开始分不清的蔬菜,但只要你尝过它在各种 烹饪 方式下的表现,就会发现它的妙处。它证明了有时候,最平凡的外表下,藏着最广阔的可能性。所以, zucchini 是什么意思?对我来说,它不仅仅是一个词汇,一个植物名称,它是餐桌上的 多用途 伙伴,是吸收 味道 的魔法画布,是 地中海 阳光下生长出的质朴与美味。下次在菜场或者超市看到它,别再把它当成普通的 西葫芦 忽略啦,试试给它换个名字,叫它 意大利瓜 或 courgette,用点心去 烹饪 它,你会发现新世界的。它的 味道 和 质地 会给你惊喜,它的 多用途 会让你的厨房充满乐趣。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