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可这词儿远不止是音乐。你有没有见过谁开会时坐立不安?手指头在桌面上敲啊敲,或者摸着手里的笔,转过来转过去,或者干脆把纸撕成一条一条的?对,这就是另一种“fiddle”。这种 瞎鼓捣,是那种没什么目的、有点坐立不安的、小动作不断的“玩弄”。他可能在想事儿,可能紧张,可能纯粹无聊透顶。这动作本身没啥意义,纯粹是肢体无处安放的一种表现。fiddle with one's thumbs(搓手指),fiddle with a pen(转笔),都是这种。感觉就像能量没处使,就用这些小动作给泄掉了,或者说是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集中精神,虽然通常效果寥寥。看着这种人,有时候觉得有点可爱,有点窘迫,有时候又觉得烦,尤其是你想让他赶紧把注意力放正事儿上的时候。
再来点更糟心的意思。有时候,这词儿是跟欺诈、篡改连在一起的。比如,fiddle the books,就是指做假账,在财务记录上动手脚,为了贪污、逃税或者别的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这就不是那种无意识的小动作了,这是带着恶意和目的的。它不像那些大张旗鼓、惊天动地的诈骗,更多的是那种在细节上做手脚,一点一点地修改、调整,让账目看起来“合法”,或者让报销单“合理”。那种感觉就是,有人在暗地里、偷偷摸摸地操纵着什么,为了自己的私利。这个意思下的“fiddle”,听着就让人不舒服,带着一股子鬼祟和不正派。它不像“steal”那么直白粗暴,更像是一种精巧的、隐蔽的骗术。
还有一种情况,是那种漫无目的、没有重点地消磨时间。比如,有人告诉你,“别再fiddle around了,赶紧把作业写了!”这里,“fiddle around” 就不是指他在拉琴,也不是在做假账,更不像是在搓手指。它指的是他可能在玩手机,可能在发呆,可能在看一些跟正事儿毫无关系的东西,总之,就是在浪费时间,在磨洋工,在拖延。这种“fiddle”,带着点散漫、不负责任的味道。有时候,自己也会不自觉地“fiddle around”,明明知道有重要的事情等着,但就是忍不住去干点别的,刷刷无关紧要的网页,看看没啥营养的视频,美其名曰“放松一下”,其实心里清楚,这就是在逃避,在瞎混。这种自欺欺人的“fiddle around”,可能很多人都有体会吧?那种时间就在指缝里溜走的感觉,看着待办事项列表上的任务纹丝不动,心里又焦虑又有点破罐破摔的无奈。
所以你看,“fiddle”这一个词,横跨了艺术、无意识的生理反应、明目张胆的欺骗(虽然方式隐蔽)、以及日常的懒散和拖延。从一把能拉出动人旋律的乐器,到指尖无聊的玩弄,再到暗箱操作的勾当,直到虚度光阴的日常,每个意思都离得挺远,但好像又有点共通之处——都带着那么点“摆弄”、“折腾”的意味。只是这“摆弄”的对象和目的完全不同罢了。拉琴是摆弄音符和情感; fidgeting 是摆弄自己的肢体;做假账是摆弄数字和规则;消磨时间是摆弄自己的精力和时间。
这词儿用起来也挺有意思。说某人是个“fiddler”,如果是在音乐圈里,那可能是褒义,说他是个出色的乐手;但如果在别的语境下,比如提到他处理财务的方式,那可能就暗指他是个不老实的人,或者至少是个毛手毛脚、不可靠的人。同一个词,天壤之别的评价。
我觉得,语言的魅力就在这儿,一个简单的词儿,能承载这么多完全不搭边的意思。得看说话人的语气,看当时的情境,看它跟哪个词儿搭伙,才能真正明白它藏着的深意。比如,“stop fiddling with that!” 这句话,如果是对一个孩子说的,他可能正在拆你新买的遥控器,那意思是“别再乱动那个东西了,会弄坏的!”带着点警告和制止;但如果这句话是对一个正在试图修改文件里某个数字的同事说的,那意思可就完全变了味儿,可能是在暗示或者直接指责他正在做不正当的事情。
你看,一个小小的“fiddle”,蕴含的可能性可真不少。它能是欢快的音乐,能是无聊的叹息,能是隐蔽的罪恶,也能是对自己不作为的纵容。下回再听到或者看到这个词,别急着下定义,停一秒,想想它可能藏着哪些侧面,说不定能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意义层次呢。这就像看人一样,一个动作,一句话,可能背后藏着完全不同的动机和故事。语言啊,真是个复杂又迷人的东西,就像那把老旧的提琴,简单的构造里,能拉出人世间千般滋味。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