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0人回答
14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12 11:33:30
188****3100
2025-05-12 11:33:30

它是有血有肉的。我认识几个在里面念书的孩子,还有几位老师。你别以为他们个个都是板着脸、只会念条条框框的。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有个老师,讲课那叫一个妙语连珠,能把枯燥的文献讲得跟侦探小说似的,追溯每个概念的来龙去脉,他眼睛里闪着光,那是对学术纯粹的热爱。还有个学生,私下里跟你吐槽期末考背得头都大了,转头在班级讨论上,为了一个概念的理解,能跟同学争得面红耳赤,不是为了分数,是为了搞明白,是真的想弄懂那些经典到底在说什么,对今天的时代又意味着什么。你看,那种劲儿,多真实。

这里的氛围,怎么说呢,有点儿“轴”。他们是真的在较真。较真那些概念的边界,较真那些历史的细节,较真那些信仰的根基。在外面,你可能觉得很多事情都可以模糊处理,或者说,没必要非得刨根问底。但在马院,至少是我接触到的那些人,他们身上有股子不服输、非得把事儿想透彻的劲儿。特别是在研究领域,你会看到他们追着一个问题不放,翻遍各种文献,就为了找到那个关键的论证,那个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点。这不容易,真的。这年头,踏踏实实坐下来啃大部头,抵住外面花花世界的诱惑,光是这一点,就挺让人佩服的。

当然,也不是没有挣扎。你看,马克思主义这东西,它本身就是批判的、革命的。它要解释世界,更要改变世界。但身处校园里,身处象牙塔,怎么把书本上的道理跟复杂的实践结合起来?怎么面对现实中的种种问题,不回避,不空谈?这是个巨大的挑战。我听他们讨论过,关于资本的最新形态,关于技术发展带来的伦理困境,关于青年人的焦虑和困惑。他们不是活在真空里,他们也在努力用自己学到的东西去理解这个飞速变化的世界,去回应那些真切的问题。有时候,你会感觉到那种力不从心的焦灼,理论的锋芒似乎在现实面前显得有些迟钝,但正是这种焦灼,才显得他们真实,不是吗?不是所有的答案都躺在书里,更多的,得靠自己去闯,去碰,去想。

别忘了,马院还有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思政教育。这个词,有时候自带一点儿距离感。但换个角度看,它也是在努力构建一种共通的精神家园,一种关于我们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的集体叙事。这不容易。要让年轻人真心去认同、去理解,不是靠强制,得靠说服,得靠魅力,得靠你讲的东西真的能触动人心,能解释他们的困惑,能给他们方向。我见过马院的老师们为了备一堂思政课,花多少心思去琢磨,去创新授课方式,去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他们知道,这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一种理想的传递。

这里的青年学生,他们身上带着一种特别的印记。他们学习着关乎人类解放的宏大叙事,思考着最根本的社会矛盾。这和学别的专业的孩子不太一样。他们可能会更早地开始思考一些终极的问题,关于公平,关于正义,关于人的价值。这种思考,有可能是沉重的,但也可能赋予他们一种特别的深度和责任感。当然,他们也玩游戏,也追星,也谈恋爱,和所有同龄人一样。但也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当他们打开那些泛黄的书页,或者在课堂上听到某个振聋发聩的观点,内心深处会被触动,会有一个声音告诉他们:你学的这些东西,不一样。它是有分量的,是有使命在里面的。

所以,下次你走过江苏大学的马院门口,或者听到有人提起它,不妨多想一层。它不仅仅是一栋楼,一个系。它是很多人的青春、他们的汗水、他们的困惑、他们的坚持,他们的理想安放的地方。它在努力传承一种伟大的思想,也在努力解答这个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它有它的光芒,也有它的阴影,有它的荣耀,也有它的艰难。它就在那里,是江大的一部分,也是这个时代思想图景中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存在。它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活生生的。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