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0人回答
17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12 11:24:22
188****3100
2025-05-12 11:24:22

第一个,我觉得,是那个叫什么来着?啊,历史唯物主义。听着挺玄乎是吧?其实说白了,这玩意儿厉害就在于它把“为什么历史是这样的,为什么社会是这样的”这个大问题,从天上拽到了地上,拽到了泥地里,拽到了你我吃饭穿衣干活的那点事儿上。以前呢,大家琢磨历史变迁,可能觉得是某个大英雄改朝换代啦,某个思想家提了个新主意啦,或者神明的意思啦。马克思说,不是不是,你们都搞错了。真正推着历史往前走的,真正决定社会长啥样的,是那个最基础、最不起眼,但又最硬邦邦的东西——物质生产方式

你想啊,人类得活下去吧?得吃饭吧?得穿衣住屋吧?那怎么生产这些东西呢?这就是生产方式。更重要的是,在生产这些玩意儿的过程中,人跟人之间形成了啥关系?谁干活,谁分配?谁说了算?这就是生产关系。马克思这理论,核心就是说,这个“生产方式”和由此产生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础、是经济基础。上面盖着的那些楼,比如法律啊、政治制度啊、道德啊、艺术啊、宗教啊,这些五花八门的东西,他管它们叫上层建筑。瞧好了,他认为啊,通常情况下,这个“经济基础”是决定“上层建筑”的,而不是反过来!

这观点,当时听起来简直惊世骇俗!等于是说,你那套法律体系为什么是这样?因为你的经济模式是这样。你信的神为啥是这样?因为你的生产方式需要你这么信,或者生产方式造就了这种思维模式。它不是说上层建筑完全没用,它也有反作用力,能巩固基础,有时候也能影响基础的改变。但那个最原初、最根本的推动力,那个决定性的因素,是在经济那里。

这就像啥呢?就像你看一座房子,你以前可能觉得房子的风格、墙上的画、里面的家具决定了房子的样子。马克思说,去你的吧,决定房子样子的是地基怎么样,用的什么材料,以及为了谁盖这房子、盖来干嘛用。地基是石头还是沙子,材料是木头还是钢筋,是给地主盖庄园还是给工人盖宿舍,这些才真正决定了上面的房子会是什么样。

这理论一出来,哇,历史研究方法变了,社会学研究思路变了。它提供了一个穿透现象看本质的视角。当然了,后来很多人把这玩意儿弄僵化了,搞成经济决定一切的铁板一块,那也是后话了。但马克思提出这个框架本身,这个把生产力、生产关系作为分析社会结构和历史变迁的基本范畴,而且认为它们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这绝对是个了不得的发现。它解释了封建社会为啥会变成资本主义,解释了为啥不同的社会形态有不同的法律和文化。它不是万能钥匙,但它提供了一个无比锋利、无比深刻的社会解剖刀

好,那第一个是看清了整个社会和历史的大结构、大脉络。第二个发现呢,就更具体了,它是直接钻进了资本主义的“心脏”,揭示了它跳动的秘密。这个就是剩余价值理论

资本主义,说白了,就是一群有钱人(资本家)拿着钱去赚钱。那钱是怎么生钱的呢?你可能直觉觉得,哎呀,低买高卖嘛,做买卖,赚差价。马克思说,不对,这只是商业资本的逻辑,工业资本,也就是现代资本主义的核心,不是这么玩的。它的钱,主要不是从流通领域来的,而是从生产领域来的。

他像个侦探一样,跟着资本家手里的钱,一路追到了工厂里。他发现,资本家买了很多东西,比如厂房、机器、原材料,这些东西在生产过程中确实消耗了,它们的价值也确实转移到了新产品里。但这部分,他管它叫不变资本,因为它本身不会带来新的价值,不会让资本增殖。那么,钱从哪里变多呢?

关键在于资本家买的另一种东西——劳动力。注意,资本家买的不是劳动本身,而是劳动能力,也就是工人在一定时间内干活的本事。工人为了生存,把自己这团“劳动力”卖给资本家,拿到的报酬就是工资。这个工资,马克思说,理论上是等于再生产工人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也就是工人养活自己和家人、恢复体力、学习技能所需的费用。

但是,绝妙之处就在这里了:工人干活,TA的劳动创造出来的新价值,通常会大于资本家支付给TA的工资代表的那个价值!比如,工人一天工资是100块钱,但这100块钱的劳动力,在一天内可能创造了200块钱甚至更多的价值。多出来的这100块钱或者更多,从哪来的?这就是剩余价值

马克思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个纺织工人,纺线,把棉花变成了纱。棉花有自己的价值,纺纱机损耗有自己的价值。工人劳动后,纱的价值 = 棉花价值 + 机器损耗价值 + 工人新创造的价值。工人新创造的价值如果一天是200,但TA的工资只有100,那么这多出来的100块钱,就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了。这100块钱就是剩余价值。

资本家所有赚到的利润啊、利息啊、地租啊,七七八八这些名目,马克思追根溯源,都发现它们最终的源泉就是这个剩余价值。是工人的无酬劳动,生产了资本家的利润。

所以,资本家的钱之所以能变多,不是因为资本家聪明或者运气好,而是因为资本家购买了劳动力这个特殊的商品,这个商品在被消费(即劳动过程)时,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资本家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改进技术等等方式,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这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内在机制,也揭示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关系的本质。这种关系,不是简单的交换关系(我给你钱,你给我干活),而是一种剥削关系。注意,马克思说的“剥削”,一开始并非道德批判,而是一种经济关系的事实描述:资本家无偿占有了工人创造的一部分价值。这种占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存在和运转的核心秘密

这两个发现,一个是从宏观上揭示了社会和历史的演进逻辑,把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归结于物质生产及其关系;另一个是从微观上(相对宏观而言)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动力和剥削本质,找到了资本增殖的真正秘密——剩余价值。

想想看,在他之前,谁能这么系统、这么深刻地把这些事儿说明白?他不是第一个说穷人日子不好过的人,不是第一个批判资本家贪婪的人。但他第一个给出了一个严谨的理论框架,解释了“不好过”和“贪婪”背后的结构性原因。不是某个资本家道德败坏,而是资本主义这个系统天生就需要靠剩余价值才能运转、才能积累。

这两个理论,我觉得是马克思对人类思想宝库贡献的真正基石。它们像两把钥匙,打开了理解社会和经济运行的新大门。当然,后世对他理论的各种解读、发展、修正甚至歪曲,那又是另一回事了。但这两个原创性的发现,确实是划时代的,而且直到今天,依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对世界运行方式的理解。不管你同意他多少,忽视了这两个理论,你就没法真正理解现代社会很多深层的问题。它们是那样深刻,那样有力,直指问题的核心,让你不得不正视。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