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三年级英语人教版上册电子课本
三年级英语人教版上册电子课本
0人回答
4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12 11:22:26
188****3100
2025-05-12 11:22:26

想当年咱学英语,哪有这待遇?一本纸质书,翻得角都卷了,听力全靠磁带,那吱呀吱呀的声音,有时候还卡带。发音准不准?全凭老师一张嘴,再就是看看音标,自己琢磨。现在呢?掏出平板或者电脑,打开这个电子课本,立马就是彩色的画面,动听的童声,标准得不能再标准的伦敦音(也可能是美音,反正比我标准)。那种点一下图片,蹦出单词,再点一下句子,跟着读的设计,确实比我当年干巴巴地看字母表有趣多了。

你以为有了这电子课本,孩子学英语就顺风顺水了?太天真了!这东西吧,优点是真突出。方便!太方便了!随时随地都能打开学,不用背着厚重的书包。资源丰富,听、说、读、看一体化。对于一些发音不太自信的家长或者老师来说,这简直是块定海神针,至少孩子听到的发音是准确的。课文里的小动画、小游戏穿插其间,确实能抓住孩子那飘忽不定的注意力。我家那位,有时候为了玩那个“连连看”的小游戏,能主动去读几个单词,也算歪打正着吧。

可缺点呢?我觉得吧,最大的问题?是眼睛。天天盯着那块屏,写作业盯着屏,听课盯着屏,现在连课本都是屏。小小年纪,视力真是个坎。而且,这电子课本太“周到”了。单词怎么读?点一下。句子怎么说?点一下。孩子们是不是会变得懒得自己去思考、去拼读、去模仿?他们习惯了被动接受,习惯了“一点就有”。有时候我让他自己先试试,他倒好,直接去点那个小喇叭,听完了再重复,完全省略了自己琢磨的过程。这人教版的设计理念肯定是为了让孩子们轻松入门,降低畏难情绪,这没错。但过度的便利,会不会反而削弱了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我常常为此感到纠结。

三年级嘛,正是习惯养成的时候。坐在书桌前,翻开纸质书,握着铅笔,那种仪式感,那种专注力,是电子课本很难给的。虽然这个电子课本努力做得像书,一页一页地翻,但终究少了那份纸张的温度和墨香。而且,孩子们太容易分心了。一个不留神,他就可能切出去玩别的应用了。陪读的时候,你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边盯着屏幕上的课文,一边提防他摸到别的游戏图标。陪读简直是渡劫

教材内容本身呢?人教版的风格一向是稳扎稳打,循序渐进。上册内容非常基础,围绕学校生活、家庭成员、颜色、数字、动物这些低龄孩子熟悉的主题。词汇量不大,句型也简单,主要是“Hello, Hi,”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 之类的。对话居多,强调口语交流。对于零基础的孩子来说,这个起点还是挺友好的。但是,进度好像有点慢?一单元学不了几个新词,句子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当然,也许对于刚接触的孩子,慢就是快,重要的是兴趣和习惯。

我最喜欢这电子课本的地方,是它弥补了我当年学英语的遗憾——听力。那时候听磁带,总觉得不够清晰,语速也快。现在的电子课本,发音清晰标准,可以反复听,还能跟着模仿。这对于培养语感太重要了。我家那位偶尔蹦出个标准发音,把我这个“中式英语”过来人惊得一愣一愣的,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但这电子课本,说到底,只是个工具。它不能替代老师的引导,更不能替代家长在家里的陪伴和鼓励。指望孩子自己捧着个电子课本就能把英语学好?那是不现实的。它需要我们这些大人,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比如,利用它来练习发音,然后关掉屏幕,鼓励孩子脱稿复述;比如,听完课文录音,再拿出配套的纸质练习册写写画画,把屏幕上的内容“落”到纸面上。线上和线下结合,可能才是发挥这个电子课本最大效用的方式。

总之,这三年级英语人教版上册电子课本,是个时代发展的产物。它带来了便利,带来了丰富的资源,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思考。它不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一个需要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去摸索、去驾驭的学习终端。是让它成为学习的助力,还是变成分散注意力的玩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引导和使用它。它摆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等着孩子们的小手去点触,去探索,去发出他们人生中第一句完整的英文句子。而我,一个在旁边看着、焦虑着、偶尔吼两嗓子又不得不耐着性子陪着的家长,只希望这块小小的屏幕,能真正成为孩子通往更广阔世界的桥梁,而不是让他们过早陷进去的一方小小的牢笼。这电子课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