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金融工具相关舞弊风险不包括
金融工具相关舞弊风险不包括
0人回答
9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12 11:10:15
188****3100
2025-05-12 11:10:15

你想啊,这些金融工具的价值、风险敞口,好多时候不是明摆着的,需要估值,需要复杂的模型计算,需要判断,需要分类,往哪个科目一放,披露多少信息,都有操作空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空间的地方,就可能有猫腻。金融工具相关舞弊,那可真是能玩出花来的。比如,为了让报表好看,硬生生把本来该确认为损失的投资,通过各种复杂交易结构给藏起来;或者虚增根本不存在的金融工具,凭空变出利润;再比如,把风险巨大的衍生品价值高估,或者低估那些该确认的负债。关联方之间的倒腾就更不用说了,左手倒右手,价格随意定,就是为了转移损失或虚增收益。这些,才是咱们一提到金融工具舞弊风险时,脑子里立马蹦出来的画面:故意的、有预谋的、利用金融工具的复杂性、估值的主观性、分类的多样性来达到欺骗目的的行为。这是核心,这是重点,这是那个让人睡不着觉的风险

但话说回来,是不是跟金融工具沾点边儿的坏事都叫金融工具相关舞弊?嘿,哪有那么简单。有些事情,它确实跟金融工具有关,确实可能导致损失,甚至影响财务报表,但它骨子里,真不是那个“舞弊”的味儿。这,就是金融工具相关舞弊风险不包括的部分,那些常常被混淆,但性质完全不同的东西。

首先,市场波动风险。这玩意儿是金融工具与生俱来的伴侣,你买了股票,它可能涨也可能跌;你买了期权,到期行权价不对,它就成了废纸。这种损失,是市场力量决定的,是经济环境、行业趋势、公司业绩等等无数外部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它可能是巨大的,可能让你血本无归,但这压根儿不是舞弊。这是风险,是金融工具天然带刺的地方,但它没有那个“欺骗”的内核。股价跌了,不是因为有人对股价进行了欺诈性操作(当然,市场操纵是另一种舞弊,但此处说的是因正常供需、基本面变化带来的波动),而是市场自己在大吼大叫。把市场波动造成的损失算成金融工具相关舞弊风险?扯远了。

其次,操作失误或系统故障。想象一下,某个交易员在录入一笔衍生品交易时,不小心把金额多敲了个零,或者把买卖方向弄反了。这会导致公司面临意料之外的巨大风险敞口,甚至带来损失。或者,支撑金融工具交易和估值的后台系统突然崩了,数据混乱,对账对不上。这些都是操作风险,是人类会犯错、机器会罢工的体现。这里面没有主观的恶意,没有人打算通过这个错误来骗谁。这是内部控制的漏洞,是员工培训不足,是系统设计缺陷,但它不是舞弊舞弊强调的是“故意”和“欺骗”,而这些只是“不小心”或“不灵光”。

再来,一般的商业信用风险或流动性风险。比如,你买了一家公司的债券,结果这家公司经营不善,破产了,你的投资打了水漂。这是信用风险,是金融工具持有人可能面临的固有风险之一。再比如,你持有很多非流动性很强的资产,市场突然没了交易对手,你想卖卖不出去,手头资金周转困难。这是流动性风险。这些风险本身,是商业活动的常态,是金融工具设计中就考虑进去的因素。当然,如果有人舞弊,比如故意隐瞒交易对手已经恶化的财务状况,诱骗你购买其债券;或者通过虚假交易制造某种金融工具很活跃的假象来掩盖其真实流动性问题——那又回到了舞弊范畴。但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本身,它不是舞弊

还有一些更广义的,比如,公司高管把公司的钱挪用去干别的了,而公司的主要资产是金融工具。这确实是舞弊,而且金融工具可能是被挪用的资金来源或间接受害者,但这种舞弊的本质是资金的非法占用,它不一定涉及到对金融工具估值分类、交易本身的欺骗。它不是金融工具相关舞弊的典型范畴,至少不是指利用金融工具的特性来实施的舞弊

所以,你看,虽然都可能造成损失,都可能跟金融工具扯上点关系,但市场波动操作失误系统故障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那些不直接针对金融工具特性进行的舞弊,这些都不是我们在审计或风险管理中专门拎出来的“金融工具相关舞弊风险”。后者特指那种利用金融工具的复杂性、信息不对称性,通过估值分类、隐藏风险、虚构交易等手段,达到欺骗财务报表使用者或其他目的的故意行为。区分这些,很重要,因为它决定了我们应该把有限的精力和资源放在哪里,是去防范市场下跌,还是去审查那些复杂的衍生品交易背后的真实意图;是修补操作流程的漏洞,还是去深挖那些关联方之间可疑的金融工具交易。搞混了,就可能漏掉真正的舞弊,也可能把不是舞弊的问题无限放大,徒增烦恼。这水虽深,也得看清里面游的是鱼,还是想浑水摸鱼的那个“人”。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