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毛利点怎么算的计算方法
毛利点怎么算的计算方法
0人回答
21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11 11:44:47
188****3100
2025-05-11 11:44:47

你想啊,你开个小店,或者做点网上的买卖,辛辛苦苦把东西卖出去了,钱进来了。可这钱,有多少是真真儿落到你口袋里、能用来发工资交房租的?毛利点,说的就是这个比例,是你的钱进了门,先把给“货”本身花的钱刨出去,剩下那点儿,占总进款的百分比。它是健康的标志,是你的生意有没有“肉”的关键。

那怎么算呢?其实掰开了揉碎了,简单!你就记住两数儿——你收了多少钱(这个叫销售收入,好听点嘛),然后你为卖出去的这堆东西直接花了多少钱(这个叫销售成本)。对,就是直接相关的,别把乱七八糟的费用都塞进来,后面再说那些。

计算方法,就这么来:

毛利 = 销售收入 - 销售成本

毛利点(或毛利率) = (毛利 / 销售收入) × 100%

或者直接点:

毛利点 = ((销售收入 - 销售成本) / 销售收入) × 100%

看着像个公式,挺冰冷的?来点画面感。

想象你在夜市卖烤串。一晚上你数了数,卖了1000块钱(这是你的销售收入)。这一千块钱的串,你当初进肉、进菜、买调料、竹签子、炭火,这些直接成本,合计花了300块钱(这就是你的销售成本)。

那么,你的毛利就是 1000块 - 300块 = 700块。

你的毛利点呢?用毛利除以销售收入:700块 / 1000块 = 0.7。换算成百分比,就是 0.7 × 100% = 70%。

你看,烤串这玩意儿,毛利点看着挺高,对吧?七成!这感觉是赚大发了?别急,这只是毛利点。那摊位费呢?你自己的力气(人工)呢?风吹日晒雨淋的辛苦钱呢?这些后面还要扣!

再来个例子。你在网上卖衣服。一件衬衫你从广州拿货,包括运费,到手成本是50块钱(销售成本)。你在店铺里标价150块卖出去了(销售收入)。

这件衬衫的毛利是 150块 - 50块 = 100块。

这件衬衫的毛利点是 100块 / 150块 ≈ 0.6667。换算成百分比,大概是66.7%。也不低。

但是!做电商的你知道,流量要花钱吧?推广费要花钱吧?平台还要收佣金吧?包装快递费要花钱吧?客服工资要花钱吧?这些都不是直接的销售成本,这些是后面的运营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毛利点高低是基础,但真正决定你赚不赚到手的,是净利润,那是毛利再把这些七七八八的费用全扣掉后剩下的!

所以,算毛利点的时候,千万别犯糊涂,把那些跟卖货本身没有直接、必然联系的费用一股脑塞进销售成本里。销售成本通常只包括:

商品的采购成本(你进货花的钱)

跟采购直接相关的运费、保险费等等(把货弄到你仓库或店里的费用)

如果你是自己生产,那就是直接的原材料、直接人工、直接制造费用。

房租?水电?办公室里坐着发工资的人?广告费?快递发货的运费(注意区别,发货给客户的运费通常算销售费用,不是销售成本)?这些,都不是算毛利点时候要减的!它们属于“期间费用”,算净利润的时候再出场。很多人,尤其刚开始做生意的,算毛利点就给算错了,觉得哎呀我毛利点怎么这么低,是不是定价有问题?结果一看他把房租都算到销售成本里了,那能不高吗!

不同的行业,这毛利点差别能有多大?大得你想不到。餐饮业看着高,食材损耗、厨师人工其实都吃掉不少。零售业看品类,卖珠宝首饰的,毛利点能吓死人,但销量可能不高,压货厉害。卖生鲜的,毛利点可能看着低,但周转快,薄利多销。做服务业的,比如培训课程、设计咨询,他们的销售成本可能主要是人力成本,但一旦课程开发好或者方案定了,后面的边际成本很低,毛利点能冲上九十多甚至更高!

所以,光盯着毛利点的高低,说“我的比隔壁老王高!”没太大意义。得看你的行业平均水平,看你的生意模式。毛利点高,可能说明你的产品竞争力强、有议价权,或者你的成本控制得好。但它也可能意味着你的周转慢,或者市场容量小。毛利点低,可能你走的是薄利多销路线,或者你的产品是用来引流的,靠后续服务赚钱。

那这毛利点算出来有啥用?它就像是生意的体温计。你得天天量。如果发现这个月或者这个季度,毛利点突然往下掉了,那赶紧查!是不是进货价高了?是不是卖的便宜货多了?是不是卖价没变但成本偷偷涨了?或者,你的产品结构是不是出了问题,那些高毛利的产品卖不动了,低毛利的反而走俏?

反过来,如果毛利点往上爬了,也得想想为啥。是提价了?还是跟供应商谈下了更低的成本?还是砍掉了一些低毛利的产品线?这些变化,知道原因,才能复制成功,或者避开下次的坑。

怎么提高毛利点?这才是所有老板眼睛盯得发绿的地方。无非开源节流两板斧,往毛利点上使劲,就是:

1. 提高售价:这个最直接,卖得贵了,毛利自然多。但市场买不买账?竞争对手干啥?得掂量掂量。

2. 降低销售成本:跟供应商杀价、找替代品、优化采购流程、减少损耗(比如餐厅的食材浪费、服装的库存积压),这个考验的是你的供应链能力和管理精细度。

3. 优化产品组合:多卖那些毛利点高的产品!有些产品可能就是个陪衬,不赚钱甚至亏点毛利,但能带来流量或人气。你得知道哪些是“利润牛”,哪些是“流量担当”。

4. 捆绑销售或增值服务:卖主产品毛利一般,但搭个配件或者提供个高毛利的安装维护服务,整体毛利点就上去了。

别把毛利点当成唯一的指标。它很重要,是基石,但别忘了上面还有净利润、还有现金流、还有库存周转率。一个毛利点再高的产品,卖不动也是白搭。一个毛利点看着舒服的生意,如果货压在仓库里变现不了,或者回款慢现金流断了,那也是要命的。

说到底,这毛利点计算方法,只是个工具。掌握它,看懂它,更关键的是,要会分析它背后的原因,知道怎么通过它来调整你的经营策略。它不是冷冰冰的数字,它是你生意的体温,是你决策的依据。真懂了它,再把那些七七八八的费用考虑进去,你才能知道,忙忙碌碌这一场,到底有没有真金白银揣进兜里。这才是做生意最最实在的事儿。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