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fat比较级和最高级
fat比较级和最高级
0人回答
20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11 11:37:38
188****3100
2025-05-11 11:37:38

尤其是这个词儿,“fat”。

你说桌子fatter than a chair,椅子fattest among these furniture,没人会觉得怎么样。可一旦把这个词儿,还有它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套到一个人身上……那感觉,啧。就变味儿了。变得不是滋味儿,甚至有点儿带血。

我记得小时候,院儿里有个男孩儿,小胖墩儿一个,脸圆得像发面馒头,一笑眼睛就眯成缝儿。大人们逗他,总喜欢说,“哟,我们家小宝最近更胖了呀!”一开始小宝还挺乐呵,觉得大人喜欢他。可后来呢,院儿里淘气的孩子们开始学大人的腔调,追着他喊,“小胖!小胖!你今天是不是又变fatter了呀!”声音里带着那种不怀好意的起哄。小宝脸上的笑容慢慢就没了,变得躲闪,甚至带着点儿惊恐。再后来,只要听到有人提“胖”,他就条件反射地缩一下脖子,好像那是个骂人的字眼,带着病毒。

你看,一个简单的比较级,就这么轻易地把一个孩子划到了某个“不如”的行列。你比昨天,你比那个谁,你比你哥你姐你同学都。这种比较无处不在,像空气里的尘埃,你看不见,但它就是能钻进你的毛孔里,让你觉得闷,觉得不自在。它不仅仅是在说你的体重数字,它好像在暗示,你不够好,你没控制住自己,你懒惰,你连管理自己的身体都做不到,你还能干什么?

而那个最高级,“fattest”,更是像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或者说,更像是一个被钉上的耻辱柱。你是这个班里最胖的,你是我们家亲戚里最胖的,你是办公室里那个……那个最胖的。这个词,它不是简单的形容,它是一种标签,一种盖章,把你推向一个极端,一个边缘。仿佛一旦成了“最胖”的那个,你就成了一个符号,一个用来被议论、被同情、甚至被嘲笑的对象。你所有的优点,你的善良、你的聪明、你的勤奋、你的幽默,都好像被这一个词给盖住了,隐形了。人们只看见那个“最胖”的标签,然后脑补出所有与之相关的负面词汇:不健康、没毅力、不受欢迎……天知道,我认识的有些“最胖”的人,灵魂简直比那些瘦骨嶙峋、尖酸刻薄的家伙美好太多了。

这背后,是不是藏着一种深植于我们文化里的对“瘦”的近乎病态的推崇?报纸上、电视里、手机屏幕上,铺天盖地的都是“瘦即是美”的口号。A4腰,锁骨放硬币,反手摸肚脐……这些挑战人体极限的“标准”,把多少普通人逼进了死胡同?于是,每个人都在害怕自己变,害怕被比较,害怕成为那个“更胖”的,更害怕滑向深渊,成为那个“最胖”的。

这种恐惧,催生了无数的减肥产品、减肥方法、甚至是极端的自虐行为。我见过朋友为了瘦,一天只吃一个苹果;见过有人跑到操场上跑到吐;见过有人听信那些不靠谱的减肥药,结果把自己送进了医院。他们不是不知道这样不好,可那种想摆脱“”的渴望,那种不想被贴上比较级最高级标签的挣扎,太强烈了。

我呢?我自己也不是什么标准身材。有段时间,工作压力大,胡吃海塞,体重蹭蹭往上涨。每次站在镜子前,都觉得自己又了一圈儿。穿什么衣服都觉得别扭,以前的裤子拉不上拉链。那时候,最怕的就是见那些久未谋面的朋友,总觉得他们看你的眼神里藏着评价,藏着那个无声的问句:“你怎么变了?”就算他们什么都没说,你自己心里已经上演了一出大戏,自动给自己贴上了“变胖了”的标签,然后开始无限期的自我厌弃。有时候,甚至会下意识地跟别人比较,“嗯,我好像没她,但比旁边那个点儿。”你看,就算没有别人来比较,你自己内心的那个衡量尺子也在不停地工作,总想找个位置把自己放进去,不管是比较胖还是最胖,总得有个定位,仿佛这样才安心,才知耻而后勇。多么可悲。

这三个词,fat,fatterfattest,在语法层面是死的,规规矩矩。但在现实生活里,它们是活的,带着温度,带着情绪,带着社会的审判。它们塑造了我们看待自己和看待别人的方式,甚至影响着我们的自尊和自信。什么时候,我们能真的把这个词还给形容 inanimate objects(无生命的物体),或者至少,在用到人身上时,能多一点善意,少一点刻薄?

也许,问题的根源不在于这三个词本身,而在于我们赋予它们的含义,在于我们对于身材的单一审美,在于我们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比较和排名来衡量一个复杂的人。下次再听到或者用到这三个词,尤其是涉及人的时候,能不能稍微停顿一下?想想它背后可能带来的感受。想想那个被比较的孩子,那个被贴上标签的成人。他们需要的,或许不是被告知他有多更胖,或者最胖,而是被看见,被接受,被肯定,就算他离那些所谓的“标准”差了十万八千里。

希望有一天,当我们谈论fat,fatterfattest的时候,它真的只关乎重量和体积,无关乎价值和尊严。只是一组简单的英文比较级和最高级,而已。多好。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