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国开心理学形考答案1—4
国开心理学形考答案1—4
0人回答
13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10 12:06:19
188****3100
2025-05-10 12:06:19

形考1,通常是刚入门,那感觉就像推开一扇有点生锈的大门,吱呀一声,看见里面一大堆新鲜又陌生的名词劈头盖脸砸过来。什么心理学的起源啦,各种流派啦(行为主义、精神动力学、人本主义什么的,一开始听着云里雾里),还有那烦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以及什么相关研究、因果研究的区别。天呐,光是把这些概念捋顺,我那本来就装着柴米油盐的脑子就快报警了。做形考题的时候,常常是看着选项发愣,心想这都哪跟哪啊?网上搜答案?哎,别说得那么直白嘛,多数时候是搜来对照,看看自己理解的偏差到底有多大,有时候也真就是为了那点分数,毕竟得过关啊。但你真对着题目找答案时,逼着自己多看两遍材料,嘿,有时候还真就那么灵光一闪,懂了那么一点点。比如理解一个概念,不就是“是什么”和“为什么”嘛,书上可能讲得绕,但做几道题,错了几次,那个点反而在心里扎下了根。

然后是形考2,通常会开始触及一些更具体的心理过程了。感觉知觉?一开始觉得这不一个意思吗?学了才知道,一个是被动接受信息,一个是主动组织解释,里头弯弯绕绕多了去了。什么注意啦,那个分配注意、转移注意,想想我们平时一边刷手机一边听人讲话,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还有意识!这玩意儿可玄乎了,清醒意识、前意识、潜意识,弗洛伊德那套,听起来有点像故事,但又好像隐隐戳中了某些东西。做形考题,感觉像是玩概念配对游戏,有时候一个词就能决定答案,得抠字眼。这阶段的知识点,感觉离日常生活近了一步,会让你突然觉得,“哦,原来平时我那样想、那样做,背后有这么个说法”。比如盯着一个东西久了,背景好像模糊了,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嘛!形考的题目,说白了就像是给你指路,逼着你把书本上那些抽象的概念往现实里套一套。

接着是形考3,重头戏来了——学习记忆!这两块,简直是心理学里的核心骨架。学习,巴甫洛夫的狗啊,斯金纳的老鼠啊,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听着有点残忍,但仔细想想,我们多少习惯不是这么“练”出来的?奖励一下,惩罚一下,慢慢就定型了。记忆!这是我个人觉得最让人纠结又着迷的部分。什么编码、存储、提取三过程,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区别,还有遗忘曲线!艾宾浩斯那个图,真是扎心啊,昨天刚背的,今天就忘了大半。做这块的形考题,简直是考验自己的记忆力(学了记忆反而觉得自己记性更差了是怎么回事?)。不过学了这些,你再看自己怎么背东西,怎么容易忘,就会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自责(也许吧)。还有什么思维问题解决,怎么形成概念,怎么推理判断,这块内容学完,你再遇到难题,可能会下意识地想,“我这算是发散思维还是聚合思维呢?”或者“我这套解决问题的步骤科学吗?”形考3的题目,感觉更像是考你的应用能力了,不再是简单概念,得转个弯。

最后是形考4,通常会进入情绪动机的世界,有时候还会带点人格的引子。情绪!这个太有代入感了,喜怒哀乐,人嘛,谁还没点情绪。学了才知道,情绪不光是感觉,它还有生理成分、认知成分、行为成分。生气的时候心跳加快,手心冒汗,这都是有说法的。动机,更不得了,它决定了你为什么做一件事,为什么不做另一件。马斯洛那个需求层次理论,真是经典啊,肚子都没填饱,你跟我谈自我实现?形考4的题目,可能更贴近生活,但有时候也更主观,因为情绪和动机这东西,个体差异太大了。什么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越学越觉得,人这种生物啊,复杂着呢。而且学完情绪和动机,再看周围的人和事,你会发现很多行为模式都能找到理论依据,不是说找到答案,而是找到一个理解的角度。人格嘛,大五人格啦,内外倾啦,学点皮毛,至少能给你个粗浅的框架去认识自己和别人,不再是完全凭感觉。

这国开的形考1到4,其实就是心理学这棵大树最底下的根须和主干部分。题目做得顺不顺,答案对得多不多,固然重要,毕竟关系到分数。但真要把这些知识内化,变成自己理解世界和自己的工具,那得跳出“找答案”的思维,去琢磨那些核心概念背后的意义。比如形考1考研究方法,不是让你死记硬背定义,而是告诉你,心理学研究得讲究证据,得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形考2的感知注意,是在说你接收外部世界信息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形考3的学记思,是在解释你是怎么习得知识、怎么记住、怎么思考的。形考4的情绪动机人格,则是在探讨你的内在驱动力和你的独特之处。

说实话,有时候对着书本,那些文字干巴巴的,难啃。但当你在形考题里遇到一个场景题,要求你用学过的理论去分析时,哪怕是搜来的答案,你多看两眼解析,把题目和概念对应上,那个知识点才好像真的活了过来。形考答案,与其说是最终的正确选项,不如说是通往理解的路标。你跟着路标走,错了,回头看看是哪里走偏了;对了,确认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了。

学心理学,尤其是在国开这种模式下,挺考验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的。没有老师时时刻刻盯着,没有同学围在一起讨论(虽然有线上论坛,但感觉还是不一样),很多时候就是一个人面对着电脑、面对着书,和那些抽象的概念较劲。形考1-4,就是这孤独旅程中的几个小小的里程碑。它们或许让你头疼,让你想放弃,但当你一个一个啃下来,回过头看,你会发现自己真的比刚开始时,对“心理学”这三个字有了更深的认识,对这个复杂的生物,也多了一份好奇和敬畏。而这份好奇和敬畏,才是学习这门课,乃至完成所有形考,最最宝贵的收获吧。那些题目里的对错,也就没那么重要了,真正重要的是,那些概念,那些理论,有没有在你心里激起一点点涟漪,有没有让你开始用另一个视角去看待自己,看待身边的人和这个世界。形考答案是终点吗?不,它们只是下一段探索的起点。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