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说起这事儿啊,其实好多人心里都犯嘀咕,尤其是那些个填志愿的家长和孩子。看着全国高校那一长串名单,什么双一流啊、985、211的,眼睛都花了。然后一搜天津财经大学,咦?它不是211,那它现在是双一流了吗?
简单粗暴地回答,就一个字:不是。对,截止到目前,天津财经大学没在那个官方公布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里头。无论是第一批还是最新的第二批名单,都没有它的名字。这事儿挺明确的,查查官方网站就能知道。
那问题来了,怎么大家老觉得它挺厉害的呢?甚至有些时候,给人的感觉不比一些边缘的211差啊?尤其是在财经这个圈子里。这就要说道说道“双一流”这个概念本身了。它是个国家战略,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评选标准嘛,挺复杂的,看学科评估结果、看科研水平、看国际影响力、看师资队伍,等等。它不是简单的按分数线高低或者历史地位来排的。
而天津财经大学,它是个老牌的财经院校,在北方,尤其是在天津本地以及华北地区,名气和口碑一直都挺不错的。你说它财经类的专业行不行?那肯定行啊。会计、金融、管理、统计这些,都是它的招牌菜。每年毕业生,尤其是那些去了会计学院、金融学院的,不少都进了银行、证券、会计师事务所(四大什么的),或者各种企业的财务部门。就业去向整体看起来还是挺光鲜的,尤其是在传统财经领域。所以,很多不了解“双一流”具体评选逻辑的人,凭着感觉或者就业反馈,会觉得“这学校不错啊,应该是个好大学吧,说不定就是双一流呢”。这种错位感,其实挺普遍的。
但“双一流”的评选,它看的不是你是不是“不错”,它看的是你有没有“一流”的潜力或者已经是“一流”。特别是那个“一流学科”的要求,得有那么几个拿得出手的、能在全国甚至国际上排得上号的学科。天财的财经学科确实有优势,但在最顶尖的那几个学科评估结果里,比如A+、A档次,可能就没那么突出了。全国搞财经的强校太多了,你想啊,央财、上财、贸大、西南财、中南财,还有北大清华人大这些综合性大学里的财经类专业,哪个不是虎视眈眈?竞争那叫一个激烈。天财虽然深耕财经多年,但要在最顶尖的行列里杀出来,确实挑战巨大。
而且,双一流评选不只看你最强的那个点,也看学校的整体实力、综合发展。天财毕竟是个单科性院校(虽然现在也有非财经类专业了,但主体还是财经),跟那些学科门类齐全、科研投入巨大的综合性大学或者行业顶尖院校比起来,可能在某些硬指标上会吃亏。这也不是说天财不好,而是赛道不一样,规则不一样。
我就认识几个天财毕业的朋友,他们自己也挺清楚学校不是双一流这事儿。但他们普遍对母校的认可度挺高的。他们觉得学校的教学还是扎实的,老师也挺负责,学到的东西挺实用。更重要的是,校友网络在天津和一些相关行业里挺管用。找工作的时候,如果不是非盯着“双一流”这个牌子的大央企或者特别卷的头部公司,天财的学历在很多地方还是被认可的。尤其是在天津本地,那更是个响当当的名号。走在路上,说自己是天财的,很多人都会点点头,“哦,学财经的,不错”。这种地域性的认可度,是“双一流”标签没法完全取代的。
话说回来,为啥大家这么在意这个“双一流”呢?说白了,还是资源和声誉。国家给“双一流”学校的投入是不一样的,科研项目、人才引进、国际交流机会等等,肯定更丰富。这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对于学生来说,这个标签也意味着更高的社会认可度,可能在求职、升学时有一定优势。所以,学校想进,学生和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学校能进。
但换个角度看,没进“双一流”,是不是就说明这学校不行了?我觉得不能这么简单粗暴。教育这事儿,太复杂了。一个学校的好坏,得看它培养出来的学生怎么样,看它对社会有什么贡献,看它在自己的领域里是不是真做了些有价值的事。天津财经大学这么多年,培养了那么多财经人才,为天津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做了贡献,这是实实在在的。它可能在某些高大上的科研领域没那么耀眼,但在财经人才的培养和输送上,绝对是功不可没的。
我有个朋友,当年高考分数刚好够不着某些热门城市的211,来了天财。一开始也有点失落。但四年下来,他学得挺好,参加了不少实践活动,毕业后进了天津一家不错的金融机构。现在日子过得挺滋润的。他常说,学校给他的平台虽然没有清北那么高,但在他能触及的范围内,已经提供了很多机会。而且,天津这座城市本身,也提供了很多发展空间。
所以啊,天津财经大学是双一流吗?答案是“不是”。但这个“不是”,并不等于它不是一个好学校,或者它培养不出优秀的学生。它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尤其是在财经这个行当里,在天津这片土地上,它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当然,学校肯定也在努力,谁不想往更高的平台冲呢?看到别的学校入选双一流,天财肯定也有压力,也在想办法提升自己的实力,特别是冲击那个学科评估的A档,争取下次有机会搭上“双一流”的列车。这需要时间和投入,也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了解这些,不是为了给学校贴标签论高低。而是为了更清楚地认识一所学校的定位和实力。填志愿的时候,除了看“双一流”这个标签,更得看看学校的优势学科是不是你想学的,看看学校的培养模式是不是适合你,看看它所在的城市是不是你喜欢的。对于已经身在其中的师生校友来说,没入选双一流固然有点遗憾,但这不影响学校的历史沉淀和大家为之付出的努力。
天津财经大学是双一流吗?不是。但这故事还没讲完呢。未来会怎样,谁知道呢?它还在那里,继续教书育人,继续在财经领域耕耘。而它的价值,最终还是要靠它培养的人、做出的事来衡量,远不是一个简单的“双一流”标签能完全定义的。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