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你想啊,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那能一样吗?根本不是一个赛道上的选手。大部分人考的,还是公立的硕士对吧?这块儿,相对来说,价格算是比较“亲民”的了。但亲民也只是相对!以前嘛,好像有个国家统一的标准,后来放开了,各个学校、各个专业,就都开始“自由发挥”了。
一般而言,公立大学的研究生学费,多数集中在一年 6000元到1万块钱人民币这个区间。对,你没听错,几千到一万出头。听起来好像还好?别急,这只是个普遍情况。这里面大有文章。
首先看学校。别说地域差异了,就算同一座城市,好一点的 985、211,学费可能就往一万靠,或者干脆破万。普通一本或者一些地方院校,可能就是六七千。然后看专业!这太重要了!很多工科、理科的普通专业,可能就是那个平均数,六七千到八千。但那些所谓的“热门”或者“高大上”的专业,比如金融硕士(MF)、会计硕士(MPAcc)、法律硕士(JM)、MBA(这个尤其贵,不列入普通硕士讨论范畴,但它也是研究生嘛,顺带提一嘴),还有一些艺术类专业,那学费可就不是这个数了。动不动就上万,甚至几万,一年啊!我就知道有朋友考上某个财经类院校的 MPAcc,一年学费就要好几万,读下来两三年,那笔钱,想想都肉疼。这都还没算上生活费呢!
所以,别光看个平均数就觉得轻松了。得具体到你想考哪个学校,什么专业。你去目标院校的官网,或者翻翻他们当年的招生简章,上面都会明码标价。那是白纸黑字写着的,错不了。别偷懒,一定要自己查!那才是最准的数字,比听别人瞎说靠谱一百倍。
再说说私立大学或者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哎呀,这部分可就真的没有上限了。几万块一年?那可能只是个起步价。十几万、二十万甚至更高,在私立或者某些合作项目里,一点都不稀奇。人家走的就是高端路线,或者说成本结构就不一样。但这部分人毕竟是少数,多数考研的,还是瞄准了公立院校。
话说回来,光盯着学费吓唬自己也没必要。国家对研究生还是有一定支持的。比如奖学金和助学金。这是真金白银!国家助学金,现在大部分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生都能拿到,虽然钱不多,一个月几百块,一年攒下来也能覆盖一部分学费甚至生活费。还有学业奖学金,这个就得看成绩排名或者入学考试表现了,分三六九等,拿到的钱有多有少,覆盖一部分或全部学费都有可能。更厉害的是国家奖学金,一年两万,那个是凤毛麟角,得是学霸中的学霸。此外,学校自己还会设各种奖学金,导师的科研项目可能也会发点补助。
这些钱,虽然不一定能完全抵消所有开销,但绝对能大大减轻负担。尤其是对于那些学费不是特别高的专业,如果你学习努力,能拿到比较好的奖学金,说不定真能做到“不花钱读书”,甚至还有点盈余。我认识一个师兄,当年拿了一等学业奖学金,再加上导师的补助,基本上把学费和生活费都包圆了,家里几乎没怎么补贴他。但反过来,如果你学的专业学费奇高,就算拿到奖学金,可能也只是杯水车薪,大部分还得自己掏腰包或者找家里支援。
所以啊,总结起来就是:研究生学费这事儿,得看学校性质(公立还是私立)、看学校档次、看专业冷热程度。公立的大多数在几千到一万多一年,但热门专业或高水平大学可能会贵不少,奔着几万去。私立或合作项目就没谱了,上不封顶。别光看学费,把奖学金、助学金这些福利也考虑进去。总体的一年开销,除了学费,还得把生活费(食宿、交通、社交等等)算进去,这笔钱在不同城市差别巨大,一线城市跟小县城能比吗?加在一起,才是你读研一年的真实总开销。心里得有个数,别到时候措手不及。早点去查目标院校的官网,心里有底,才能好好规划,安心备考。这笔钱,可不是小数字,是得好好盘算盘算的大事儿。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