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三年级英语上册课本跟读43页
三年级英语上册课本跟读43页
0人回答
4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10 10:59:14
188****3100
2025-05-10 10:59:14

说起来这三年级上册的英语课本,那可真是一段“爱恨情仇”的开始。尤其是到了43页,跟读这事儿,简直就是每天晚上的“保留节目”。您要问我这43页有啥特别?嗯,怎么说呢,它就像是那个微妙的坎儿,过了这个坎儿,孩子可能就觉得英语“也就那样”,没那么可怕了;没过去,嘿,那可能得在“听不懂、不想读”的泥潭里挣扎一阵子。

我记得清楚,43页主要讲的好像是介绍家人朋友,对吧?“This is my father.”“He is a doctor.”之类的句子。听起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大人耳朵里过一遍,跟喝水似的。可对一个刚接触英语、发音器官还没完全适应这些奇怪音调的三年级小朋友来说,那可就不一样了。一个“father”,舌头得怎么放?“doctor”里的“or”音,卷舌还是不卷?哎呀,听着孩子吭吭哧哧地模仿录音,那感觉,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心疼里还带着点儿无奈。

每天晚上,这43页的跟读任务就像一座小山,压在我们娘俩心头。有时候,孩子兴致高,拿着点读笔对着书本戳戳点点,嘴里像模像样地跟着“father, father, father”,虽然听着像是在念经,但那股子认真劲儿还是挺让我欣慰的。可更多的时候呢?得连哄带骗。

“来,宝贝,把点读笔拿过来,我们把43页的句子再读一遍。”

“妈妈,我不想读,我今天在学校读过了。”

“乖,再巩固一下,晚上读了记得牢。”

“可是,我困了……”

得,困了是万能理由。这时候就得使出“洪荒之力”了。搬个小板凳,挨着孩子坐下,装作饶有兴致地盯着书页。“你看这个小女孩,她指着照片说‘This is my mother’,她笑得多开心啊!我们试试也读得这么开心,好不好?”有时候,还得使出“物质刺激”法,虽然不提倡,但偶尔为之也能救急:“读完这一页,我们就可以看十分钟动画片哦!”你看,为了这区区43页,当妈的容易吗?简直十八般武艺都得用上。

跟读的过程更是状况百出。录音里的标准发音,语速不快不慢,听着特别舒服。可孩子模仿起来嘛……那真是南腔北辙,或者说,带着浓厚的“地方特色”。比如那个“sister”,录音里轻巧地一滑,孩子嘴里出来可能就变成了“西斯特”,或者干脆省略了后面的“er”音。听到这样的发音,我是纠正呢,还是不纠正呢?纠正吧,怕打击他积极性;不纠正吧,又担心他形成错误习惯。真是左右为难。

最让我哭笑不得的一次,是读到介绍职业的句子。“He is a doctor.” 录音读完,孩子跟着读:“He is a duck.” 我一听,“duck”?鸭子?书上明明画着个穿白大褂的医生啊!再仔细一听,哦,原来是把“doctor”后面的“tor”音发成了“ck”的音。当时我真是忍俊不禁,差点儿笑岔气。可又不能笑,得憋着!憋着笑,一本正经地跟他说:“宝贝,是‘doctor’,不是‘duck’。医生是doctor,鸭子才是duck。” 然后,得一遍一遍地示范,把音发慢,舌头怎么放,嘴型是什么样,恨不得把自己变成一个人形发音器

还有那个“friend”,多少孩子读成了“弗兰德”或者“福瑞德”?那个“teacher”,又多少次变成了“踢cher”?这些小小的“口误”,背后都是孩子在努力模仿、在小心翼翼地探索英语发音的新天地。作为家长,这时候最需要的不是苛责,而是耐心,无限的耐心

43页的跟读,与其说是一项学习任务,不如说是一个亲子互动的微缩景观。它浓缩了我们在孩子英语启蒙路上遇到的所有甜蜜与烦恼。看着孩子从一开始的生涩、抗拒,到后来的逐渐熟练、甚至带点小自信,那种成就感,是难以言喻的。也许发音还不完美,也许偶尔还会串音,但至少,他敢开口了,他愿意尝试了。这不就是最重要的吗?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每天晚上对着43页“鏖战”的日子,虽然辛苦,却也充满了烟火气。那页书上,不仅仅印着简单的英语句子,更印着我们娘俩一起努力的汗水和欢笑。未来的英语学习路上,肯定还会有无数个“43页”,会有新的挑战,新的困难。但有了这段经历,我相信,我们都能更从容、更坚定地走下去。

所以,当您家的神兽也在跟43页的英语句子较劲时,别急,别恼。深呼吸,蹲下身,看看他那认真的小脸,听听他那稚嫩却努力的发音。也许,这就是他迈向新世界的第一步。而你,就是那个最重要的引路人。别忘了,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千千万万的家长,都在经历着类似的“43页时刻”。大家都是同路人。一起加油吧!为了那些不完美的、带着点儿“duck”味的“doctor”!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