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手里捏着个水灵灵的大桃子,粉扑扑的,带着一层细细的绒毛,闻着就一股子阳光的甜味儿。正打算往嘴里送,脑子里忽然蹦出一个词儿:peach。然后紧跟着就是那个老问题,呃,它的复数来着?瞬间把思绪拉回遥远的,嗯,有点儿发黄的英语课本时代。那时候,英语这东西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堆弯弯绕绕的规则,尤其是名词复数,简直是噩梦。
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那些以什么 s, sh, ch, x, o 结尾的词儿,后面要鬼画符一样加上 -es。当时死记硬背,什么 bus-buses, brush-brushes, box-boxes…… 还有那些以 o 结尾的,tomato-tomatoes, potato-potatoes, hero-heroes。天知道为什么 piano 就变成 pianos 了,photo 变成 photos,radios... 规则里头还有规则,规则里头还有例外!脑袋瓜子嗡嗡的,感觉自己就像个被规则海洋淹没的旱鸭子,扑腾半天捞不着北。
那 peach 呢?它以 ch 结尾。按照那个,哦对,那个烦人的 -es 规则,peach 的复数就是 peaches。这事儿本身好像挺顺理成章的,但小时候怎么就总得想一下,甚至有时候还会犹豫呢?可能是因为那时候接触的单词少,每个新词带出的新规则都像一座小山,得费劲巴拉地爬过去。不像现在,很多东西都内化了,自然而然就出来了。但回想起来,那种磕磕绊绊、抓耳挠腮的劲头儿,嘿,也挺真实的。
再说了,peach 这个词儿,它也不止是水果那么简单。它有颜色,“桃红色”,多好看的颜色啊,娇嫩得不行。还有,不是说谁特别好、特别可爱,会说“a real peach”吗?看,一个简简单单的词儿,承载的东西可不少。它不仅仅是语法书里躺着的一个例子,它是活的,有颜色,有温度,能形容人,能引发画面感。想到一大堆peaches堆在果盘里,或者市场摊位上,挨挨挤挤的,那种丰饶、甜蜜的气息,鼻子好像都能闻到。水蜜桃的细腻、油桃的光滑、黄桃的扎实... 每一种peach都有自己的脾气和风味。Peaches,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加,它代表的是一个集合,一种景象。
学习英语,尤其是这些看似琐碎的语法点,其实就像品尝不同品种的桃子。有时候你遇到一个简单的词儿,复数规则明明白白,像咬了一口清甜的桃子,顺滑,愉快,一下子就记住了。比如 apple - apples,简单粗暴,直截了当。但有时候,你遇到不规则的,像什么 child - children,man - men,foot - feet…… 哎哟喂,那种感觉,就像咬到一口没熟透的桃子,酸涩,甚至有点倒牙,得反复琢磨,硬生生地把那个变了形的复数形态给咽下去。
相比那些变着法儿的不规则复数,或者那些以 f/fe 结尾变 v + es 的(leaf - leaves, knife - knives),peach 变成 peaches,简直算是英语名词复数世界里的小天使了。它遵循规则,不给你添堵。可就是这么个相对“乖巧”的词儿,在刚学英语的时候,还是得过一道脑子。为什么?大概是那时候的我们,脑子里关于英语的“文件夹”还没建立好,所有信息都是新的,都是散的,得一个一个整理归类。而像 peach 这样的词儿,它属于那个以 ch 结尾加 -es 的类别,得把它准确地放进那个文件夹里,并且得记住,哦,它是这个规则的。
而且,语言学习这事儿,它也不是线性的。你以为记住了,过两天可能又忘了。尤其是在不常使用的语境里。什么时候会自然而然地说出 peaches?可能是你跟朋友聊起夏天的水果,“Oh, I bought a lot of delicious peaches from the market.” 这种时候,这个词儿就鲜活起来了,它承载着你想表达的意思,而不是单纯的一个语法练习题。在具体的语境里,词语才有了生命。
回过头来想,那些当年让我们头疼的英语复数规则,包括 peach 的 peaches,它们就像一个个小小的考验。通过这些考验,我们慢慢搭建起英语的框架。每一个记住的单词,每一个掌握的规则,都是给这座语言大厦添砖加瓦。虽然过程有时候枯燥,有时候充满挫败感,但当你能流利地说出,或者顺畅地写出一句话时,那种成就感,嘿,也挺甜的,就像这个手里快要咬下去的桃子一样。
所以啊,别小看“桃子英语复数”这么个小小的语法点。它能勾起回忆,能引出对语言学习过程的感慨,能联想到具体的生活场景。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镶嵌在英语这幅巨大的拼图里,跟其他词汇、规则、文化背景交织在一起。下次再看到或者吃到桃子,脑子里蹦出 peach 的时候,也许就不只是一个单词了,而是一连串的画面、感受、甚至是对自己一路学英语过来的小小的肯定。
咬一口。汁水顺着嘴角流下来。嗯,真甜。Peaches。不止一个。一大堆。美好的复数。鲜活的英语。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