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你说裸考,是真字面意义上的裸?就是报名了,然后呢,压根儿就没往复习资料上瞅一眼?连考什么科目、什么题型都稀里糊涂?如果是这种,那我跟你说,分数嘛,能写完就算成功,能把答题卡填满,哪怕是瞎蒙的,也算你心理素质过硬。真的,别笑,很多人连题目都看不懂,时间唰唰地过,脑子一片浆糊,那种窒息感,不是亲历者你懂吗?行测一百多道题,图形推理、逻辑判断、数量关系,光是读题加理解,没点儿基础和训练,就得把人绕晕。数量关系?那是什么鬼?数列?工程问题?概率?对我这种见到数字就头疼的人来说,简直是天书。常识判断,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法律,哪个不是需要日积月累?你平时要是不关心新闻,不看点书,这些题就跟开盲盒似的,全凭运气。申论更是个大头,给你几千字的材料,让你分析、归纳、写文章,没练过找点、没琢磨过结构、没积累过词汇,你靠什么?靠你的小学作文水平?
所以,如果真是纯粹的、彻底的裸,我的直觉告诉我,大部分人,绝大多数人,分数会非常非常低。低到什么程度?行测可能三四十分,申论可能也就二三十分,加起来七八十分?这还算是有正常智力、基本能认字的。要是碰到那种对考试天然排斥、或者压根儿就没怎么上过学的人,那分数可能奔着个位数去都不是没可能。你听着可能夸张,但事实就是如此,国考的竞争烈度在那儿摆着,它考察的能力,不是你在大街上随便拉个人就有的。
但话说回来,“裸考”这个词,有时候水分挺大的。有些人嘴里的“裸考”,是他们没像那些报班的、刷了无数套题的“战士”一样拼命准备,但他们可能本身功底就很扎实。比如,学霸出身,大学四年专业课、公共课都学得不错,逻辑思维能力强。或者,工作经验丰富,对国家的政策、社会的热点了如指掌,申论材料一看就心领神会。再或者,平时就爱看书看报,知识面广得像海洋。这些人,就算没专门刷题,他们的“底子”,就是最好的准备。这种“裸”,跟前面那种“真裸”,完全是两回事儿。
这种有“底子”的“裸考”,分数会怎样?那就得看底子有多厚,以及临场发挥如何。行测可能靠着常识和基础逻辑混个五六十分,甚至七十分在某些年份不是神话(但也非常稀有)。申论如果文笔不错,结构清晰,观点靠谱,搞不好也能拿到五六十分。这样加起来,一百一二十分,在一些竞争不那么激烈的岗位,说不定还真能进面?但这已经是极少数的例子了,是那种天选之子,或者说,他们之前的积累,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复习的任务。
我有个朋友,自诩“裸考”,但他是名校文科出身,平时就爱写东西,对历史政治特别感兴趣。他说他没怎么刷题,就考前一周翻了翻教材。结果呢?行测六十多,申论七十多,总分一百四十多,轻松进面。你说他是“裸考”吗?他自己说是,但在我看来,他那是靠着几十年的积累在考试,那不是“裸”,那是厚积薄发!
所以,要问“国考裸考一般能多少分”,这个问题本身就带点儿伪命题的意味。它没有“一般”。它要么是低得惨不忍睹,基本告别公考,只是去贡献报名费和考场人气。要么是那种带着深厚功力,去“降维打击”的,这种人凤毛麟角,他们的分数也不能代表“一般裸考”的水平。
更何况,国考的分数线每年都在变,不同岗位天差地别。同一个分数,在热门岗位可能连边都沾不上,在偏远地区的基层岗位可能余裕有余。你说的“多少分”,是一个绝对值,还是一个相对值(比如排名或者能不能进面)?这都没说清。
而且,裸考的心态也很重要。有些人是抱着玩玩儿的态度,没压力,反而可能发挥得比预期好一点点(但也别指望奇迹)。有些人是临时起意,压根儿没当回事,去了就是坐俩小时椅子,那能考出什么来?
我的观点很明确:国考不是一个可以裸考的游戏。那些所谓的“裸考上岸”的例子,极具欺骗性,不能作为参考。它背后往往是扎实的底子、极强的学习能力、偶然的运气,或者根本就是段子。对于绝大多数背景普通、平时没有特别积累的人来说,纯粹的裸考,分数只会是惨不忍睹的。别说进面了,可能连最低合格线都够不着。
所以,如果你真对国考有想法,请收起“裸考”这种念头。它不是勇敢,不是洒脱,它只是对机会的不负责任,对自身潜力的浪费。那点报名费,那来回路费,那一天的时间,与其用来“体验”注定很低的分数,不如拿来认真规划,好好准备。国考需要系统性的复习,需要刷题,需要模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它是一个马拉松,而不是一百米冲刺,更不是蒙眼跳远。
说句不好听的,抱着裸考的心态去,考出来的分数,大概率会让你连问“一般能多少分”的兴趣都消失,只会剩下对时间和金钱的后悔,以及一点点自我怀疑。别信那些不靠谱的“裸考神话”,它们只会麻痹你,让你低估这场考试的难度和竞争。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裸考一般能多少分?没有一般。它是一个方差巨大的分布,大部分人落在低得可怕的区间,极少数人凭借各种非考试准备的硬实力落在稍微高一点点的区间(但这分数离真正有竞争力的分数往往还有距离)。如果你想有尊严地参加这场选拔,想有机会通过它改变人生轨迹,请放弃裸考的想法,从此刻开始,认真准备吧。那才是唯一靠谱的出路。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