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复合宾语是什么意思
复合宾语是什么意思
0人回答
12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09 11:25:58
188****3100
2025-05-09 11:25:58

说白了,复合宾语这东西,它不是指一个孤零零的宾语,像什么“我吃苹果”里头的“苹果”。它呀,是个“组合”,是个“套餐”。这个套餐里头,必须得有两个主要成分:一个是宾语本人,另一个是跟着宾语屁股后头、用来描述或说明宾语状态、特征、身份,或者宾语因为前面那个动词而产生的结果的东西。这个“描述或说明”的部分,语法上给它起了个名儿,叫宾语补足语

你看,“补足语”这名字取得多贴切啊!它就是来“补”“足”宾语的含义的。光有宾语不行,意思不完整,就像你看电影只看到主角站在那儿,不知道他在干嘛,什么表情,周围有什么。宾语补足语就是那个把你需要的“补充”信息给带进来的小帮手。

所以,复合宾语的结构,大致就是:动词 + 宾语 + 宾语补足语。注意了,这个“复合宾语”指的并不是“宾语”和“宾语补足语”这两个词语的组合,而是“宾语 + 宾语补足语”形成的这个整体,它共同承受或体现动词所带来的意义。不过口语化解释的时候,大家经常会把“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这个结构,直接简化说成“句子的宾语是复合宾语”,其实指的是宾语后面跟了个补足语,构成了这个特定的语言现象。

举个例子,最简单的,我们常说“你让我开心”。

这里的动词是“让”,宾语是“我”。如果光说“你让我”,这句子是不是很悬在半空?让什么?让怎么样?意思不全嘛。

于是我们加了个“开心”,这个“开心”就紧跟着“我”,说明了“我”现在的状态——是被“你”的“让”这个动作,给变成了“开心”这种状态。

所以,“我”就是宾语,“开心”就是宾语补足语。这俩加起来(“我 开心”),形成了一个结构,共同说明了“你让”这个动作作用在“我”身上所产生的结果。这就是一个典型的 复合宾语 用法。

再来几个例子,感受一下这宾语补足语都能是些啥:

形容词作补足语:

我觉得这主意妙极了。(我觉得 + 这主意 (宾语) + 妙极了 (宾语补足语,说明主意的状态))

别把咖啡放那儿,它会变凉的。(它会变 + 咖啡 (宾语,隐含) + 凉的 (宾语补足语,说明咖啡的状态)) - 有时候宾语会隐含,但结构还在。

这件事让我很困扰。(这件事让 + 我 (宾语) + 很困扰 (宾语补足语,说明“我”的状态))

名词作补足语:

大家选他当班长。(大家选 + 他 (宾语) + 班长 (宾语补足语,说明他的身份))

我们叫她小甜心。(我们叫 + 她 (宾语) + 小甜心 (宾语补足语,说明对她的称呼/身份))

动词不定式(to do)作补足语: 这常跟在一些表示希望、要求、命令、允许之类的动词后面。

我希望你准时到。(我希望 + 你 (宾语) + 准时到 (宾语补足语,说明希望你做的动作))

老师要求我们认真听讲。(老师要求 + 我们 (宾语) + 认真听讲 (宾语补足语,说明要求我们做的动作))

动词原形(do)作补足语: 特殊的,常跟在感官动词(see, hear, watch等)和使役动词(make, let, have等)后面。

我看见他了过来。(我看见 + 他 (宾语) + (宾语补足语,说明他进行的动作))

别让我太久!(别让 + 我 (宾语) + (宾语补足语,说明不想让我做的动作))

现在分词(doing)作补足语: 表示宾语正在进行的动作。

我听见雨点在窗户上。(我听见 + 雨点 (宾语) + (现在分词形式,说明雨点正在进行的动作))

他发现自己在地上。(他发现 + 自己 (宾语) + (现在分词形式,说明“自己”的状态/正在进行的动作))

过去分词(done)作补足语: 表示宾语已经完成的动作,或者宾语承受的动作。

我想把事情弄清楚。(我想把 + 事情 (宾语) + 弄清楚 (宾语补足语,说明希望事情达到的状态/承受的动作))

他感到自己被孤立了。(他感到 + 自己 (宾语) + 被孤立 (宾语补足语,说明“自己”承受的状态/动作))

我今天头发刚完。(我今天 + 头发 (宾语) + 刚完 (宾语补足语,说明头发承受的动作的结果))

看见没?这宾语补足语的形式可太多样了,可以是单个词,也可以是短语,它的任务就是一个:把宾语给“演活”了,让宾语不再是孤零零一个词儿,而是有了状态、有了身份、有了正在做的事儿,或者因为动词的作用变成了某种样子。

为什么我们要用这个复合宾语结构呢?因为它能让句子更紧凑,信息量更大,更符合我们描述事物的习惯。你想啊,描述一个画面,“我看见他。他正在跑。” 和 “我看见他跑着。” 后者是不是更直接,更有效率?描述一个结果,“她讲了个笑话。我笑了。” 和 “她把我逗笑了。” 后者情感更强烈,因果关系更明确,而且那个“逗”字带来的生动感,啧啧,完全不一样了。

复合宾语,就是为了让我们能更流畅、更丰富地表达“某人/某物做了什么动作,导致了宾语处于某种状态/变成了某种身份/正在进行某个动作/完成了某个动作/承受了某个动作”这种复杂关系。

所以下次再听到“复合宾语”这词儿,别慌。它不是啥天外飞仙,就是我们语言里头一个特别实用的“打包”结构,把一个动词作用的对象(宾语)和这个对象所呈现的状态或发生的变化(宾语补足语)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完整、更生动的意义单元。记住它最核心的两大要素:宾语宾语补足语,以及它们之间那种紧密的、补充说明的关系。理解了这点,那些看着复杂的句子,一下子也就清晰起来了。嗯,就是这么回事儿。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