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校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校
0人回答
11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09 11:22:06
188****3100
2025-05-09 11:22:06

我那时候,其实压根儿没想过读什么国际商务。脑子里一团浆糊,高考没考好,家里人说,要不试试这个?听着挺洋气,“国际”嘛,总归是跟世界沾边儿的事儿。稀里糊涂就来了。报到那天,拖着个行李箱,热得冒汗,教学楼看着挺新的,但周边的路嘛,带着点儿泥土气,还没完全城市化。第一印象?挺接地气,没啥高大上的距离感。

学校里啊,职业技术这四个字,真是时时刻刻提醒你——你来这儿,不是为了研究象牙塔里的理论,是为了学个手艺,将来好混口饭吃。所以课程设置,嗯,怎么形容呢?很“直接”。对外贸易实务、会计基础、市场营销,还有绕不过去的英语,听力、口语、商务函电,一套一套的。那会儿最怕听力课,老师语速跟开了挂似的,窗外知了叫得烦人,脑子里一片空白。可也逼着你,真就得开口,得去听。多少人,就是在这儿,磕磕巴巴地开始跟“老外”打招呼,尽管只是模拟场景。

最能体现“职业技术”特性的,就是实训课了。不像高中,坐那儿听就行。这儿得动手。模拟海关报关,填一堆表格,错了得重来;模拟谈判,你一句我一句,谁也别想占着便宜;还有最折腾人的,模拟组建个公司,从注册到运营,简直是纸上谈兵玩出了真刀真枪的感觉。累是累,但那会儿做出来的“产品”——哪怕只是份像模像样的商业计划书,心里还真有点儿成就感。那种感觉,跟做对一道数学题完全不一样,更像是把虚的东西一点点掰扯成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说起老师,有几个真是印象深刻。不是说他们有多高的学术地位,而是那种扑面而来的实战经验。有个教国际货运的老师,以前就是跑船的,或者干物流的,讲起来那叫一个生动,什么舱单、提货单,黑话一套一套的,听他讲,比看书管用多了。还有个教商务英语的老师,口语贼溜,跟她对话,感觉自己舌头都打结,但她特耐心,一个词一个词地纠正你发音。这些老师啊,他们不是纯粹的学者,更像是引路人,告诉你这行道里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强调最多的就是技能。光知道理论没用,你得会操作,得能上手。

校园生活嘛,挺简单也挺丰富。宿舍楼下的小卖部,承载了多少深夜的零食和啤酒。篮球场上,挥洒汗水,有时候为了个球能吵得脸红脖子粗,过后又勾肩搭背去吃饭。图书馆永远有人在背单词,那股拼劲儿,现在想起来都觉得了不起。当然,也有逃课去网吧的,谈恋爱的,那些青春期特有的迷茫和躁动,在这片不大不小的校园里,尽情地上演。那时候觉得日子过得慢,一天一天好像没什么变化,现在回头看,每一天都独一无二。

很多人来这儿,盯着的就是最后的就业。学校也挺卖力,组织各种招聘会,请企业来宣讲。记得当时最热门的岗位就是跟单员、报关员、销售助理。听着好像跟“国际商务”这名字有点儿差距?没那么高大上?但这就是现实,大多数人毕业后,都是从最基础的岗位做起。拿着简历,一家一家地投,被拒了沮丧,拿到offer了狂喜。那种初入社会的忐忑和兴奋,是在学校里永远体会不到的。学校给了你一张进入这个行业的门票,但真正能不能站稳脚跟,看你自己的本事,也看点运气。

这些年过去了,再回过头看,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校这块牌子,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曾经待过三年或者四年的地方。它是我从一个懵懂少年,转向一个社会人的过渡站。在那儿,我学了些吃饭的家伙,也交了些到现在还在联系的朋友。它没有承诺你一步登天,但它给了你一个起点,一个让你去试试看,在国际商务这个大世界里,能不能找到自己位置的起点。

也许它不够完美,有些课程设置现在看来有点落后,有些设施还有待提升。但那些操场上的汗水,教室里的瞌睡,食堂里的喧闹,图书馆里的安静,都是实实在在的。那段关于青春、关于技能、关于第一次踏入对外贸易门槛的记忆,真切得很,有血有肉。不是冰冷的校名和介绍能涵盖的。就是这么一个地方,一个让我成长、让我摔跤、让我第一次认真思考未来在哪里的地方。挺好,真的。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