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七年级必背英语作文
七年级必背英语作文
0人回答
24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08 11:10:39
188****3100
2025-05-08 11:10:39

为啥非得“必背”呢?现在想想,大概是为了考试吧,为了让大家在考场上不至于交白卷,或者至少能“写”出点儿东西来得分。老师们也是没办法,时间紧任务重,要让七年级的学生短时间内掌握英语写作,最快捷的方式可能就是给个模板,让你依样画葫芦。于是,那些印在小纸片上、油墨味还没散尽的范文,就成了我们当时的“圣经”。

内容无非就是那些:介绍自己(名字、年龄、爱好,来来回回就那么几句)、描述家人(爸爸是工程师,妈妈是老师,我有个哥哥或姐姐,一家人很幸福,)、谈谈周末计划(通常是看电视、踢足球、做作业,偶尔冒出个去图书馆或博物馆,但多半是“规定动作”)、写写学校生活(课程表、喜欢的老师、食堂饭菜,等等)。句型嘛,简单句为主,偶尔夹杂个并列复合句,再往上就很少见了。词汇量也有限,全都是课本里那点儿东西。

可别小看这些看似简单的文章,当年为了把它们硬生生塞进脑子里,我们可是下了苦功的。一边读一边写,写完再背,背完再默写。有时候一个词想不起来,整句话就卡那儿了。坐在书桌前,对着墙壁,两眼发直,嘴里嘟囔着:“My hobby is... is what? 是play football还是playing football?完了完了,又忘了!” 那种焦躁感,现在还能依稀感受到。

记忆最深的是有篇写“我的房间”的,里面要提到床、书桌、椅子、衣柜,还有窗户和门。为了背那篇,我特地跑到自己房间,指着每个家具,嘴里念叨着对应的英文单词。Bed, desk, chair, wardrobe... 念了上百遍。背到描写房间整洁还是凌乱时,范文通常是“clean and tidy”,老师说可以改成“messy but comfortable”,但没几个人敢改,生怕改错了语法拼写,扣分。所以大部分人的房间都异常“干净整洁”,跟现实完全脱节。这种为了模板而忽略真实的写作,想想也挺无奈的。

说它是死记硬背,一点儿也不为过。我们背的是一个个固定的搭配、一句句现成的表达。脑子里像装着一个录音机,考场上,题目一出来,就开始在脑子里搜索对应的录音带,找到,播放,抄写。流畅一点的,能根据题目要求稍微改动几个词;不熟练的,稍微变个题型就抓瞎了。比如,把“My favourite subject is English”改成“My least favourite subject is Maths”,好像只是换个词,但“least favourite”这个说法不一定在必背范文里出现,很多同学可能就卡壳了。

然而,你又不能说它完全没用。对于那些写作基础为零的孩子来说,模板确实是个拐杖。它至少告诉你,英语作文是长这样的,一段一段的,每段说什么,句子怎么排。那些反复出现的句型词汇,在反复背诵中,确实也能在潜意识里留下印记。比如介绍家庭成员的万能句型,“There are... people in my family”,或者描述爱好常用的动名词形式,“I enjoy reading/swimming/playing...”。这些东西,就像搭积木最基础的几块,先认识了它们,以后才能尝试搭更复杂的造型。

我觉得,七年级必背英语作文,更像是一个过渡期的产物。它不是真正的写作,它是一种模仿记忆力的训练。它在应试的指挥棒下诞生,目的是快速拉升学生的英语写作”分数。它把语言学习中极具个性和创造力的一环——表达——高度模板化标准化。好处是,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入门,都有个东西可写;坏处是,它扼杀了个性,让很多学生觉得英语写作就是枯燥的、有套路的,跟自己的生活没什么关系。

我还记得有一次,老师让写一篇关于“A helpful person”的作文。范文里写的是助人为乐的小明扶老奶奶过马路。有个平时不太爱学习的同学,突然写了他自己帮妈妈做家务的经历,虽然语法错误一堆,词汇也很简单,但读起来特别生动,有生活气息。老师破天荒地表扬了他,说这才是真正的作文。这件事对我触动挺大的,原来作文是可以写自己的真实感受的,不一定非得是范文里那些“高大上”或者“正能量”到有点儿失真的事情。

所以,回到“七年级必背英语作文”这个话题。它有它的时代背景和教育功用,是那个阶段很多人的共同经历。它像是一扇窄小的门,把我们领进了英语写作这个房间,但房间里还有更多扇窗户,等着我们自己去打开。必背模板可以帮你迈出第一步,但千万不要被它束缚住。真正的写作,是在掌握了基础工具词汇语法句型)之后,勇敢地去表达你自己的所思所想,去描绘你眼中独一无二的世界。那样的文字,才是有生命力的,有温度的,不再是冰冷的模板复制品。希望经历过必背的学生们,最终都能找到用英语自由表达乐趣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