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可别觉得这就万事大吉了。我跟你讲,这视频教学的海洋啊,里面可是泥沙俱下。有真金白银的宝藏,也有鱼龙混杂、浪费你时间甚至误导你的大坑。怎么说呢?这首先就是个选择恐惧症患者的噩梦。你搜一下“英语语法”,得出来几百万个结果吧?每个老师的风格、讲解思路都不一样。有的老师吧,讲得那叫一个深入浅出,听两句就觉得茅塞顿开,以前死活搞不明白的知识点,“咔嚓”一下就贯通了。他的语气语调、肢体语言,甚至时不时冒出的几个小幽默,都能把你牢牢抓住,不自觉地跟着他的节奏走。这种老师,是真有教学功底,真能传递知识的。
但更多的时候呢?你点开一个视频,可能封面做得贼好看,标题也特唬人,“三天搞定从句”、“秒懂虚拟语气”之类的。结果呢?点进去一看,要么就是老师自己都讲得磕磕巴巴,逻辑混乱;要么就是全程照着PPT念稿,枯燥得要死;再或者,干脆就是个大忽悠,讲的都是些网上到处都有的、浅得不能再浅的东西,或者只是为了引流卖课。看这种视频,纯属浪费生命,还不如出去跑两圈清醒一下。
所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这一点在英语视频学习里,简直是重中之重。这不像以前一个班十几个、几十个人,老师讲什么你听什么。现在的主动权完全在你。你得知道自己是零基础、想打语音关,还是需要突破听力瓶颈、想提高口语流利度?是准备考试(雅思托福GRE啥的),还是想学商务英语、日常交流?不同的目标,需要不同的内容和风格。
而且,别以为光看不练就能行。这是视频教学最容易让人产生幻觉的地方。你看老师讲得挺明白,例句分析得头头是道,你坐在屏幕前,不住地点头,“嗯嗯,懂了懂了”。可一旦关上视频,让你自己说两句或者写一段,脑子立马一片空白。因为光是被动接收信息,根本不足以把知识内化。英语学习终究是个实践性极强的过程。你需要模仿、操练、输出。
所以,好的英语教学视频,不仅仅是把知识点讲清楚,它还得能引导你主动学习。比如,它会留出时间让你跟读模仿,或者在视频里设置一些小练习让你暂停思考,甚至会在视频结尾给你布置作业,让你在评论区或者专门的社区里分享你的输出。这种带有互动性和引导性的视频,才真正有价值。光是个talking head(只会说话的头),即使知识点再准确,效果也大打折扣。
我还发现,现在很多英语视频内容越来越碎片化、娱乐化。标题党横行,内容恨不得压缩到三分钟五分钟,追求的是短平快,博人眼球。比如,“一个单词讲十年”、“超接地气的口语表达”,点进去可能就讲了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这类的视频作为辅助、作为调剂当然没问题,时不时刷到一个有趣的,学个一两个表达,轻松无压力。但如果你的目标是系统性地提升英语水平,光靠刷这些短视频,那简直是缘木求鱼,根本建立不起扎实的语言体系。你需要的是有结构、有深度、成系列的课程或教学内容。
当然,视频教学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最直接的就是直观。听力语音类的,你可以看到老师的口型、舌位(虽然不是所有老师都会特意展示),比光听音频效果好多了。语法讲解,配合屏幕演示、图表,比干巴巴的文字容易理解得多。看电影片段、新闻视频学英语,那更是真实语境的绝佳素材,声音画面结合,理解难度大大降低。而且,时间灵活,随时随地都能学,这个便利性是线下课比不了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反复观看、暂停、回放,直到完全弄懂为止。这一点对于基础薄弱或者接受新知识比较慢的人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
说到老师的风格,这也是门学问。有板有眼的学院派,生动活泼的段子手型,温柔耐心的小姐姐,严格要求的老教授……你喜欢哪个?哪个更能让你集中注意力?哪个讲课的方式最能打动你?这没有标准答案,完全看个人喜好。我有个朋友,非得听某个语速超快、信息量超大的老师的课,他说这样逼着自己高度集中,反而效果好。我嘛,就喜欢语速适中,会讲故事、会举生活化例子的老师,感觉跟着这样的老师学,更有趣,不那么像在完成任务。
所以啊,对待英语视频教学,不能把它当成万能药,更不能陷入松鼠症(收藏了一堆视频从来不看)或者浅尝辄止(看两眼觉得没意思就换)。得有目标、有计划地去筛选、去学习、更重要的是去实践。找到几个质量高、适合自己的频道或课程,然后坚持下去。把视频作为获取知识和语感输入的重要途径,但同时,必须配合大量的口语练习、写作实践,甚至找语伴、参加角之类的线下互动(如果可能的话)。
说到底,视频教学提供了一个高效便捷的工具和资源库,但学习这个过程,主动权和决定权永远都在你自己手里。别光盯着屏幕点头了,关上视频,张嘴说,动手写,这才是真格的。否则,看再多炫酷的英语视频,英语水平可能还是原地踏步,白白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迷失了方向。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