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哎呀,一提到这个日子,心就跟着悬起来。重庆这地方,山多水多,夏天热得冒烟,冬天湿冷入骨,日子过得慢悠悠又急吼吼。但一到重庆2025省考下半年这种节点,整个城市的空气里都仿佛弥漫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焦灼感。不是真的能闻到,是那种集体情绪,渗透在茶馆的闲谈里,写在路边小面馆老板娘因为多收你一块钱而赔上的笑脸里,藏在年轻人紧锁的眉头里。
你想想,多少人,一年年地等着这一刻?尤其是这两年,外头世界变幻莫测,找个称心如意的工作跟开盲盒似的,风险系数太高。这时候,体制内的那个坑位,那个带着“稳定”光环的公务员身份,简直比夏天的冰粉还诱人,比冬天的火锅还暖心。它不光是一份工作,是安全感,是家里的面子,是未来仿佛能一眼望到头的安稳日子。所以,当那个“下半年”的日期定下来,你知道,又一场无声的硝烟要弥漫开了。
那些准备备考的人,哦不,是“战士们”,他们的日子啊,真的不是人过的。清晨六点半,甚至更早,重庆的雾气还没散尽,他们可能已经在图书馆门口排队了,或者缩在自己租来的小屋里,面前堆满了书。行测、申论,这两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那些抽象的数字推理、枯燥的法律条文、变幻莫测的申论主题,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啃。有时候路过那些自习室,透过玻璃窗看进去,密密麻麻的人头,每个人都低着,像被施了定身咒一样,只有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偶尔夹杂着一声压抑的咳嗽或者翻书的脆响。那画面,怎么说呢,有点悲壮,又有点麻木。
朋友小李,就是典型的一个。大学毕业两年了,都没找到特别满意的,家里催得紧,自己也焦虑。去年考了一次,差了几分,没上岸。今年卷土重来,用他的话说,“背水一战”。他把之前那份不太喜欢的工作辞了,孤注一掷,全身心投入到这场竞争里。每天早上跟我发个“早安学习打卡”的微信,晚上十一点发个“晚安终于结束”的微信,中间几乎是失联状态。偶尔接个电话,声音都是沙哑的,眼睛里布满了红血丝。他说,梦里都是行测的公式和申论的金句,有时候甚至会梦见自己在考场上突然大脑一片空白。那种压力,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得到。
而且这竞争,简直是白热化。一个岗位的报录比,动辄就是几百比一,甚至上千。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再努力,再优秀,可能也只是那999个炮灰中的一员。这种概率性的东西,最折磨人。它不完全看你多努力,还得看那么一丁点儿运气,看你临场发挥,看那天有没有哪个环节出了岔子。所以,那些备考的人,除了学习,还得拼命调整心态,一遍遍给自己打气,“我一定能行”,“这次肯定可以”。听着都让人心疼。
重庆嘛,是个充满市井气的地方。解放碑的灯火璀璨,洪崖洞的人潮汹涌,李子坝轻轨穿楼而过,都是这座城市的标志。可是在那些备考的日子里,这些似乎都变得遥远而模糊。他们的世界缩小到只有书本、习题、屏幕、还有那一小块儿属于自己的空间。偶尔放松一下,也只是匆匆吃顿饭,或者在江边吹吹风,脑子里还是那些绕来绕去的知识点。火锅的麻辣鲜香,在他们嘴里可能都吃不出滋味,因为满脑子都是“数量关系”和“归纳概括”。
家长们呢,也跟着一起煎熬。他们嘴上说着“没关系,考不上也没事”,但眼神里、言语间流露出的期待和担忧,比什么都实在。给孩子送点心,嘘寒问暖,但又不敢问太多,怕增加他们的压力。那种小心翼翼的样子,看了真让人心酸。这考试,考的不光是年轻人,也是整个家庭的希望和焦虑。
为什么大家这么拼?无非是向往那种叫做稳定性的东西。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编制内的工作就像一个漂泊者渴望的港湾。旱涝保收,按时下班,有医保社保公积金,福利待遇也相对有保障。比起那些动不动就裁员、朝不保夕的私企,它提供了一种看得见的、摸得着的生活图景。尤其是经历过一些风波的年轻人,对稳定性的追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
但另一方面,也有人质疑。为了一个可能并不那么喜欢、甚至有些一眼望到头的工作,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值得吗?把最宝贵的青春、最旺盛的精力,都投入到这场内卷的竞争中,值得吗?考上了,就真的上岸了,就真的幸福了吗?体制内的生活,有它的好,也有它的烦恼。人际关系、按部就班、晋升通道可能不如想象中畅通……这些问题,那些埋头苦读的年轻人,可能没时间去想,或者不敢去想。他们眼前只有那个目标:重庆2025省考下半年,然后上岸。
其实,每次看到这种景象,我都会想起重庆的路。高高低低,弯弯绕绕,一眼望不到头,有时候你觉得前面是平路,走近了才发现又是个大上坡。备考的过程,就像走在重庆的山路上,每一步都很费劲,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顶,也不知道翻过这个山头,前面是坦途还是更高的山。
对于重庆2025省考下半年这场考试,对于那些正投身其中的人,除了说一声“加油”,我也不知道还能说什么。这条路不好走,挤满了追梦的人。他们用汗水、泪水、无数个不眠之夜,去搏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希望他们的努力,都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希望他们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岸”。即便结果不如人意,那段拼搏的经历,那些啃过的书、做过的题、流过的汗,也一定会化作他们人生路上的一笔财富。
只是,这场竞争,这场对稳定性的集体追逐,总觉得哪里怪怪的。它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时代背景下年轻人的无奈与渴望。在山城重庆,这场即将到来的考试,不仅仅是几万个年轻人的命运转折点,也是这座城市脉搏跳动中,一次难以忽视的震颤。它复杂、沉重,又充满了希望。希望所有为之努力的人,都能不后悔自己曾经的付出。希望那个“下半年”,能给他们带来光明。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