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你想啊,一个历史系好不好,它能简单用几个硬邦杠的数字去量化吗?那些榜单,什么这个排名那个排名,说实话,我看着都头晕。它们抓的数据点无非就是些论文发表量啦、课题数量啦、经费多少啦,可能还有点什么社会声誉之类的。这些当然重要,是学术实力的一部分硬指标。但对于一个学历史的学生来说,真正扎进去感受的,是图书馆里那些带着年代味道的资料堆儿,是讲台上那位教授眼神里闪烁着的对史料的敬畏和钻研了几十年的光芒,是跟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为了某个历史细节争得面红耳赤的那个劲头儿。这些“软”的东西,学术氛围这玩意儿,榜单怎么排?排不出来。
当然,话又说回来,那些常年霸占榜单前几位的,能没点真东西?那肯定有。说起北大历史系,啧啧,那是多少人心里的一个梦啊。它的师资力量,那是没得说,好些个泰山北斗,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能在他们的课上听他们讲古,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而且,北大的资料积累,那也是百年沉淀下来的,很多独一份儿的东西,对做研究来说太重要了。它的牌子硬啊,毕业了找工作或者申请国外学校,这块金字招牌的分量就不一样。你不能否认这一点。
然后呢,清华。清华历史系,虽然不像北大那样历史悠久(相对而言哈),但背靠清华这棵大树,它的起点就很高。而且清华的风格,可能跟北大还有点不一样,据说更强调交叉学科啊、量化分析啊这些新方法,或者说是那种理科的严谨思维方式渗透进来。这对于研究某些领域的历史,比如经济史、社会史啥的,可能非常有优势。但要说那种纯粹的人文情怀、那种老史学家的韵味,是不是跟北大有点区别?这就看你个人偏好了。
再往下看,复旦,南京大学,这都是南方响当当的。复旦历史系在上海,那种开埠以来历史、城市史研究的优势是天然的,而且复旦人文气氛很浓。南大呢,也是老牌强校,魏晋南北朝史、中华民国史这些领域,据说都有非常深的积淀。它们都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看家的本领。选哪个?真得看看你对哪个时代、哪个方向更感兴趣,人家的强项是不是你的菜。不是说排名靠前就啥都强。
还有像中国人民大学,他们的清史是出了名的强项。你想研究清代历史,那人大几乎是绕不开的选择。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师范类大学的历史系也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教育史、史学理论这些方向,而且师范类嘛,对于想以后当老师的同学来说,可能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所以你看,这排名真的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一个很粗略的坐标。更重要的是什么?是你自己想学什么?你对历史的哪一部分充满好奇?那个学校的老师,他们的研究方向跟你的兴趣对不对得上?你去那个学校,能不能找到你渴望的那种学习资源和学术氛围?
我就认识个朋友,当年分数够去一个排名很靠前的学校,但他死活就看上了另一个不在前五、但某个领域排名第一的学校。原因很简单,他着迷于那个领域,而那里的一个教授,他读了那位教授所有的书,简直是铁杆粉丝。后来他去了,跟着那位教授读研,如鱼得水,特别开心。你说他是选“错”了吗?一点也没。
排名这东西,它给不了你全部真相。它告诉你哪个学校在宏观数据上占优,但它没告诉你,你在那里能不能遇到点燃你历史热情的那团火,能不能找到你的“学术之家”。有些学校,可能整体排名没那么高,但它某个小的史学分支,比如敦煌学、甲骨文,可能就是全国最牛的地方,资料独一无二,带头人是世界级的。如果你对这个感兴趣,去那儿,比你去一个大而全、但这个方向不是顶尖的学校强太多了。
别太迷信排名了,真的。把你感兴趣的几个学校拎出来,好好看看他们的网站,看看老师的研究方向,翻翻他们的图书馆目录(现在很多都能在线查了),甚至找找在读的学生或者毕业生聊聊,感受一下真实的学习状态。去他们的BBS看看学生都在讨论什么,去听听他们的公开讲座(疫情后线上资源多得很)。这些,比干巴巴的数字排名,有血有肉多了。
选择历史专业,本身就不是为了“容易变现”或者“一步登天”,这本来就是一个需要坐得住冷板凳、需要靠着一份热爱才能坚持下去的行当。选一个能让你更热爱历史、更能沉下心来钻研的地方,这才是最重要的“排名”。所以,别光盯着榜单了,去了解它们吧,去感受吧,找到那个最适合你的地方。那才是你心目中历史专业的“第一名”。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