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近几年四级难度排行
近几年四级难度排行
0人回答
14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06 11:38:24
188****3100
2025-05-06 11:38:24

真的,你让我给这几年拉个单子,排个序,说谁是“最难王者”,谁是“躺平福利”,这事儿本身就玄乎得很。だって(因为,日语口头语,表示解释原因),每个人考的状态、词汇量储备、甚至考场那个氛围都不一样,怎么可能有个标准答案?但你要硬逼着我说说感受,聊聊大家伙儿普遍的“血泪史”,那倒真能拎出几个让考生们咬牙切齿的年份。

比如吧,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大概是2019年12月那一波。我去!当时身边哀嚎一片。听力,尤其是长篇新闻和讲座,感觉语速跟开火箭似的,而且好多细节题贼抠字眼,一走神儿?嘿,后面全抓瞎。最要命的是,文章内容偏学术或社会类,词儿都认识,但连在一起就“黑人问号脸”了。阅读呢,也跟着凑热闹,有篇讲什么动物行为研究的,那叫一个绕,句式又长又复杂,读完一遍脑子像浆糊,得来回看好几遍找对应,费时又费力。做完卷子,感觉整个人都被掏空了。那年普遍反应难度偏高,像是一个突然拔高的坎儿。

然后,你再看2020年,那两年因为疫情,考试场次变得零零散散,7月、9月都有加考。说实话,不同场次的难度差异也挺大的。有的场次感觉相对友好,特别是翻译部分,题目接地气,词汇和句式都在常规范围内,写起来比较顺手。但有的场次,比如某个9月的,那阅读理解又开始“作妖”了,文章晦涩难懂,选项迷惑性极强,让你选A吧,感觉B也对;选B吧,A好像更有道理,来回纠结,血压飙升。而且那年的写作题目,有些也挺灵活的,不是套模板就能搞定的,得真材实料、有自己的想法才能拿高分。所以2020年嘛,得分开看,有温柔的陷阱,也有硬邦邦的石头。

往后到了2021年2022年,感觉难度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台期,但这个“稳定”不是说变简单了,而是稳在了一个“有点难,需要认真对待”的水平线上。听力依然是老大难问题,特别是那些情景对话,陷阱无处不在,稍不注意就掉坑里。阅读呢,词汇量要求是硬杠杠,如果基础词汇不过关,文章里生词一片,理解起来自然步履维艰。而且长难句分析能力也挺重要的,有时候不是词不认识,是句子的句式复杂,主谓宾定状补搅和在一起,找不着北。翻译部分,感觉越来越喜欢考一些带有中国特色或者人文历史背景的内容,这就要求你不光英语好,还得对咱们自己的文化有点积累,不然有些词儿或者表达方式,你压根儿想不起来地道的英文怎么说。

如果非要排个队,从我个人体感和身边朋友同学的普遍反馈来看,2019年12月绝对能竞争“最难”梯队的一席之地,那一年的“劝退”效果堪称一流。紧随其后,可能就是2020年那些“幺蛾子”场次,以及2021年2022年的常态化挑战。至于2023年,感觉整体维持了前两年的水平,没有特别大的波动,或者说,大家已经习惯了这种难度。

当然,这所谓的四级难度排行,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主观感受。有时候你觉得难,可能是因为刚好考到了你的弱项。比如你听力本来就不好,那天语速又快点,你就觉得“天呐,这年太难了!”;但可能阅读很简单,对别人来说就是“福利年”。反过来也一样。

还有个很重要的点,就是考试心态。有时候不是题难,是你太紧张了,脑子一片空白,平时会做的题也做错了。那种一看到陌生题型或者长难句就心慌的感觉,比题本身带来的困扰还大。而且网上流传的“压分”说法,虽然官方不承认,但考生们总觉得有那么点意思,感觉自己发挥挺好,分数却不尽如人意,这无形中也加剧了大家对“难度”的感知。

说到底,四级这场仗,拼的不仅仅是临场发挥,更是长年累月的积累。词汇量是基石,句式理解是关键,听力训练是日常功课,写作翻译靠多练多看。那些觉得哪年特别难的,或许不是试卷突然变成了天书,而是你刚好碰到了你准备不够充分的部分。

所以别太纠结哪个年份最难了,真要考,还是踏踏实实把基础打牢,多刷几套历年真题,摸清它的出题套路和难度梯度,到时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管它2019还是2023,干就完了!不过话说回来,要是能让我选,我还是希望能回到某个“公认”的简单年份,哈哈,谁不想轻轻松松过线呢?但这愿望,也就想想得了,现实是,永远不知道下一次考试会给你什么“惊喜”。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