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这个问题,太有代表性了,也太难给个准数了。不像阅读,你对几个基本心里有底;不像写作翻译,练练套路总能拿点分。听力这玩意儿,感觉完全是玄学。你以为你听懂了,选了A,结果标准答案是C;你抓瞎蒙了一个,反而对了。所以,六级听力对一半,听起来像个具体数字(比如16题对8题,现在听力是16题,满分248.5分),但它能换算成多少分数,这事儿真没那么简单粗暴。
这就要说到那个让无数考生又爱又恨的赋分系统了。它不是那种小学考试,“一道题五分,错了倒扣”那种模式。六级、四级它用的是等值法。简单讲,就是你的原始分数(答对的题数)得先去跟同场所有考生的表现掰手腕。每一道题都有个权重,这个权重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这道题的难度来的——更准确地说,是根据答对这道题的人数比例来动态调整的。如果一道题很难,大家普遍都做错了,结果你蒙对(或者实力听对)了,那恭喜你,这道题的权重可能就相对高点,它给你贡献的分数可能就比一道简单题要多。反过来,如果一道题特别简单,是个送分题,大家都做对了,你做对了,那它给你的分数贡献就小得多,因为它区分不了考生水平。
所以啊,你说的“对一半”,也就是16题里对8题,它能得多少分,关键看你对的是哪8题!如果你对的那8题,恰好是这次考试里区分度比较高、大家普遍做错的题,那么你的分数可能就不会太难看,说不定能冲到140分甚至更高一点。但如果,不幸得很,你对的那8题,都是这次考试里最简单、大家都能做对的“保底题”,而那些稍微有点难度的题你全挂了,那么你的赋分可能就会比较低,120分以下,甚至110分出头,也不是没可能。这太像开盲盒了,你永远不知道你抽到的“对”题是“普通款”还是能拉高平均分的“隐藏款”。
而且,每次考试的难度也是个变量。有时候六级听力放得慢悠悠的,口音也标准,感觉每个词都听得清,这时候大部分考生听力部分答对的题数就会比较多,整体分数会上来,那么即使你对了一半(8题),可能在所有考生里排名并不靠前,分数也就上不去。但如果遇到那种传说中的“史上最难”听力,语速快得像rap,背景音像菜市场,你还能对一半(8题),那你在所有考生里的排名可能就相当靠前了,赋分肯定也会漂亮不少。你的8题,在不同的卷子里,含金量完全不同。
想想我当年考六级,听力也是我的鬼门关。平时练真题,感觉还行,一上考场就懵逼。特别是讲座部分,篇幅长,信息量大,一走神就不知道说到哪儿了,简直是灾难。考完跟同学对答案,发现自己有几个空是完全跟着感觉蒙的,结果居然歪打正着对了!那种感觉,比中彩票都让人心跳加速。但也有时候,觉得某个对话自己听得挺顺的,结果对答案发现错了大半。所以,运气成分真的不能忽略,尤其是在你实力还没达到能完全驾驭听力的情况下。有时候,那一两个蒙对的关键题,真的能当神助攻。
所以,回到那个问题,六级听力对一半,到底赋多少分?如果非要给一个模糊的范围,基于我这些年听到的、看到的各种六级分享和经验,以及那个赋分机制的逻辑,大胆估摸一下:在试卷难度中等偏易的情况下,对8题,分数可能在110-120分左右徘徊;如果试卷难度中等偏难,对8题,分数有希望能到120-135分;要是遇上那种极难的卷子,你还能对8题,也许能冲击140分。 但请记住,这都是非常粗略的估算。最终的分数,那个黑箱里的赋分过程才会告诉你准确答案。
话说回来,纠结对一半能拿多少分,其实不如去想怎么提高这个“一半”的比例。六级听力要想稳,没有捷径,就是多听、精听。把真题音频听烂,听到你能把原文默写出来,听到你熟悉各种口音和表达方式。训练你的抗干扰能力,别怕听不懂,听不清的地方赶紧往下听,抓住下一句的关键信息。熟悉题型,了解长对话、新闻、讲座它们各自的出题套路。
心态也很重要。考场上,耳机里传来什么就听什么,别因为前面没听清就慌了神,影响后面的发挥。能听懂一句是一句,能抓住一个关键词就抓住一个。有时候,答案就在你听到的某一个特定词汇或者短语里。
六级这东西,说到底是个敲门砖,是个阶段性的小目标。听力是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很多人觉得最难搞定的部分。对一半,可能分数不高,但它至少说明你不是完全抓瞎,你还是捕捉到了一部分信息的。别因为这次没达到预期就气馁。弄清楚它的赋分原理,认识到难度和运气的影响,然后把重心放到扎实的训练上。
所以,下次再听到人问“六级听力对一半赋多少分”,我会说:“这不好说,得看你对的是哪一半,得看那次考试的难度,还得看那神秘的赋分机制怎么折算。不过嘛,对一半通常意味着你听力部分的分数可能不是太高,大概在110-140分这个区间吧。但别去猜了,努力提高,争取下次对更多,那才是王道。”六级的分数构成是个复杂的东西,听力占了将近三分之一,它的表现对总分影响巨大。与其纠结过去的一半能得多少,不如着眼未来,争取下次能对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那感觉,肯定比对一半强多了。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