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可谁知道呢,随着词汇量增加,慢慢发现,“draw”这小东西,远不止会画画那么简单。它就像个变色龙,或者说,像个身怀绝技的江湖高手,在不同的场合,能变出完全不同的招数。
先说说这词怎么读吧。Draw,d-r-a-w。音标大概是 /drɔː/。听起来呢?不像中文里哪个字那么 딱 好对应,但你可以想象一下,发“爪”的音,然后把嘴唇收圆一点,舌头往后缩一点点,发那个有点像“or”的音。dror。有点像把龙的发音拖长了点,带点喉音的感觉。dr-aw。记住了吗?多听几遍标准发音,比啥都强,文字描述终究是有限的。但重点是,不是简单的“抓呜”,那个“aw”的音要饱满,要圆润。
好,读音的问题放一边,咱们来聊聊这词那些五花八门的“意思”。
首先,逃不开的,就是那个根深蒂固的“画”的意思。它不光是小朋友涂鸦,也是艺术家创作。draw a landscape,画风景;draw a portrait,画肖像。这里面的“draw”,强调的是用线条、笔触去描绘、勾勒。有时候,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画,也可以是抽象的。比如说,你讲故事讲得特别生动,像是在听众脑子里drawing a vivid picture,勾勒出一幅鲜活的画面。这个用法,是它最直观,也最富有创造力的一面。想想看,人类最早记录世界,不就是靠在墙上drawing吗?这种把无形变有形的能力,多酷!
然后,它突然一个转身,变得“用力”起来。Draw,可以是“拉、拖”的意思。这个有点像把一根绳子拉紧的感觉。你draw the curtains,把窗帘拉上,或者拉开;你draw water from a well,从井里打水,那得使劲儿拉绳子摇水桶;draw a cart,拉一辆小车。甚至拔剑出鞘,也是draw a sword。那“锵”的一声,伴随着手臂的动作,就是一种力量的draw。在拥挤的车站,你被人流drawn着向前,身不由己,那也是一种被“拉扯”的状态。这个“拉”,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带着一种物理上的位移或力量感。
再来一个意思,突然变得有点“玄妙”了——“吸引”。这可不是物理上的拉扯了,而是心理上的、注意力上的draw。一部精彩的电影,draws a large audience,吸引了大量的观众。一个有魅力的演说家,他的话语能draw people in,把听众深深吸引住。某件稀奇的事儿,draws a lot of attention,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这种“吸引”,像是一种无形的磁力,把人的目光、兴趣、情感draw过去。它比物理的拉扯更难以捉摸,更依赖于被吸引物的特质。一个人的气质,有时候就被形容成很有draw,很有魅力,很能吸引人。
还没完!“draw”还能表示“提取、取出”。比如去银行draw money,就是取钱。写文章,有时候需要draw upon你的知识储备或生活经验,那是从你的“库”里“提取”有用的信息。运动员比赛前,可能会draw strength from队友的鼓励,从精神层面“汲取”力量。这种“提取”,常常带有选择性和目的性,不像物理拉扯那么盲目,而是有意识地从某个源头获取所需。
更有意思的是,在体育竞技里,“draw”又跳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平局”。足球比赛,比分1比1,The game ended in a draw。下棋、打牌,打成平手,也是一个draw。这个意思,好像跟前面的都联系不起来?也许可以脑洞一下,是不是双方力量相互draw住,谁也无法突破,最终拉成一条直线(平局线)?哈哈,纯属瞎想。但这确实是“draw”一个非常常见且独立的用法。They drew with their opponents. 他们和对手打成了平局。
还有一些固定搭配,简直是把“draw”的意义发挥到了极致:
draw a conclusion:得出结论。你不是“画”出结论,也不是“拉”出结论,而是从一堆事实和论据中,“抽取”或“推导出”一个结果。这是一个思维过程的draw。
draw near:靠近。像被什么东西慢慢拉近一样,距离在缩短。
draw a breath:吸气。把空气“抽”进肺里。最简单的生命动作之一。
draw fire:吸引火力。在军事或辩论中,故意把攻击或注意draw到自己身上。
draw a blank:一片空白。脑子里什么都想不起来,就像想画画却无从下笔,纸上空荡荡的。
看吧,一个普普通通的“draw”,承载了多少不同的含义和场景!从静止的图画到动态的拉扯,从无形的吸引到具体的提取,从激烈的比赛到平静的思考。它既是小孩手中蜡笔的轨迹,也是运动员赛场上的无奈平局;既是物理世界的力量,也是精神世界的魅力。
学习英语词汇,常常被这种“一词多义”搞得头大。但仔细想想,这种多义性也挺迷人的。它不是随机的,很多时候,不同的意思之间,似乎隐藏着某种古老的联系,像树的根系,虽然表面看起来各不相干,但都同出一源。Draw这个词,它的核心概念似乎总跟“拉伸”、“拉动”、“获取”有关,只是对象和方式变了。画画,是把线条在纸上“拉伸”;拉水,是把绳子“拉动”;吸引,是把注意力“拉”过来;提取,是从源头“抽取”;平局,是双方力量相互“拉扯”制衡。
所以,下次再碰到“draw”这个词,别急着下定义。停一停,看看它在哪儿出现,跟哪些词搭伴,它在那个特定的语境里,究竟在扮演着“画师”、“大力士”、“磁铁”、“渔夫”,还是“裁判”的角色?多观察,多琢磨,你会发现这个词的魅力,远不止“画画”那么简单。它就像一个微缩的世界,藏着丰富的动作、状态和思维过程。理解了它的多面性,也就对英语这门语言,多了一分更深的认识。这探究词义的过程,本身就像一种“draw”,从语言的海洋里,drawing up那些隐藏的宝藏。挺有成就感的,不是吗?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