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钢琴等级考试有几级
钢琴等级考试有几级
0人回答
7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05 11:39:35
188****3100
2025-05-05 11:39:35

哎呀,这个问题,每次有人问,我脑子里都不是先蹦数字,而是那股子... 怎么说呢?一股子有点儿沉重、有点儿纠结、还有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滋味。你说钢琴等级考试有几级?表面上看,简单嘛,不就是那么一套一套的级别吗?但真把人放进去走一遭,或者看着身边的谁谁谁家孩子陷在里面,你才会明白,这几级,里头藏着多少事儿。

咱们国家搞考级这套,其实是挺有年头了。最普遍、大家念叨得最多的,估计就是从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或者中国音乐家协会音协)出来的那几套。它们之间有些许差别,曲目要求不一样,侧重点嘛,有时也说得有点儿区别。但骨子里,都是一套往上爬的阶梯。

那这阶梯到底有几级呢?主流的几个系统,基本都是设了十级。没错,从一级到十级,一级一级往上考。考过十级,好像就算是个“终点”了,起码是业余学习的一个里程碑。但故事没完,有些系统在十级上面,还设了个演奏级。这个“演奏级”,听名字就高大上许多,它不只是考你是不是能弹会弹,更强调你的乐感、你的表现力,是不是真有那么点儿演奏的意思了。可别以为十级就天下无敌了,在真正的音乐世界里,十级,充其量也只是证明你具备了不错的基本功,能啃下一些有难度的曲目而已。离真正演奏、表达,还差着呢。

想想我当年,或者看看现在那些小豆丁们,为了这几级,付出了多少?那可不是开玩笑的。从认中央C开始,慢慢爬到解放左手、右手,练哈农车尔尼拜厄... 这些名字,听着就像咒语,自带一股子枯燥味儿。一级一级考上去,每一级都得准备规定的曲目:一首练习曲,考手指的基本功、速度、力度;一首复调(比如巴赫),考左右手的独立性、声部清晰度;一首奏鸣曲快板乐章,考结构、速度、爆发力;再加一首中外乐曲,可能旋律优美些,或者风格独特些,考你的音乐表现力。哦,对了,还得考音阶琶音,那是纯粹的基本功硬杠。

一级到三级,感觉还在玩儿,手指头有点儿僵硬,但能弹出个调儿来,家长就挺高兴。四级到六级,难度上来了,练习曲开始有点儿样子了,奏鸣曲也像回事儿了。这时候,练琴开始不那么“玩儿”了,得有点儿毅力了。七级到九级,这是个坎儿。多少孩子卡在七级、八级上不去,练得眼泪汪汪。曲目变难了,速度要求变快了,手指得真的“跑”起来了。这时候,很多当初的热情可能已经被消磨得差不多了,剩下的是坚持,或者说是,一种“都练了这么久,不考可惜了”的惯性。

然后就是那个传说中的十级。多少家庭盯着这个目标!仿佛拿到了这个证,孩子就具备了某种光环,升学有用?特长生?或者至少,对得起那些年砸下去的时间和金钱?为了十级,最后冲刺的那段日子,家里鸡飞狗跳是常态。孩子练得烦躁,大人盯着,一遍一遍抠细节。那个规定的曲目,弹到最后,可能都听不出音乐味儿了,脑子里只剩下哪个音容易错,哪个节奏容易乱。

十级考完,你以为就万事大吉了?很多人,考完十级,琴盖一合,从此“金盆洗手”,再也不碰。那些曾经熟悉的旋律,那些费劲扒拉练出来的技术,就像完成了一项任务,跟“喜欢”好像没啥关系了。这多可惜啊!钢琴啊,音乐啊,它应该是件让人高兴、让人放松、让人表达情绪的事儿,怎么就变成了应付考试、拿到证书的工具了呢?

所以你说钢琴等级考试有几级?从纸面上看,十级,再加个演奏级。但从人生的体验看,它可能是:

第一级:好奇与新鲜

第二级:初尝枯燥

第三级:有点儿成就感

第四级:开始认真

第五级:遇到点儿困难

第六级:咬牙坚持

第七级:进入瓶颈期

第八级:痛苦与挣扎

第九级:冲刺的疲惫

第十级:解脱与迷茫(考过之后干嘛?)

再往上那个演奏级,那是真正对音乐有热情、想把演奏当回事的人才会去挑战的。那要求的不仅仅是技术,是理解,是感情,是能在黑白键上讲故事的能力。那个级别,不是为了证明给别人看,更多的是为了自己心里的那个声音。

说到底,这等级考试,它像一把双刃剑。它能给学习者一个目标,一个动力,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标准,让基本功不至于太散漫。它也能提供某种入门的认可,比如想走音乐专业的路,或者有些学校招特长生可能会看。这些都是它积极的一面。

但它的另一面呢?它太容易把学习变成一场应试。目标变成了通过考试,而不是享受音乐本身。为了短时间内的考试效果,可能会牺牲掉对音乐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老师和学生都盯着那几首考级曲目猛练,其他的优秀曲目可能都没时间碰。这会扼杀孩子的乐感热情,让练琴变成一种负担,甚至厌恶。见过太多考完十级就把琴扔一边再也不碰的孩子了,心里真是五味杂陈。他们拥有了那张证书,但可能失去了和音乐一辈子做朋友的机会。

而且,不同的考级系统、不同评委老师的标准,有时候也会让人觉得挺玄乎。为什么这个老师过了,那个老师就没过?是不是有点儿主观因素在里面?这都会让整个过程显得不那么纯粹。

话说回来,存在即合理吧。钢琴等级考试既然流行这么多年,总有它的道理。对于不知道怎么引导孩子学琴的家长来说,有个级别一级一级往上考,总算有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进步标志。对于自学或者非专业指导的学习者来说,也能通过考试了解自己的水平。

但是啊,如果只是盯着那十级或者演奏级,把它当成唯一的目标,那真的可能就只收获了一张纸,而错过了音乐海洋里无数美妙的风景。那些风景,不是靠考级来定义的。弹一首自己喜欢的曲子,不为了任何人,不为了任何分数,只是因为旋律触动了你的心弦;能即兴弹一段,表达你当下的情绪;能和别人一起合奏,享受音乐交流的乐趣——这些,都比冷冰冰的考级级别重要得多。

所以下次再有人问“钢琴等级考试有几级”,除了告诉他有十级演奏级这些数字,或许,更应该聊聊这数字背后承载的汗水、泪水、热情、迷茫,以及,最重要的,我们是不是真的在学习“音乐”本身。数字是死的,音乐是活的。别让数字绑架了活生生的乐感和心跳。这个,可能比知道它到底有几级,重要得多。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