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你想啊,咱们从小到大,似乎都在“学”。书本上的公式定理,课堂里的理论框架,老师们辛辛苦苦讲的知识点,那真是汗牛浃背地往脑子里塞。熬夜刷题,背得滚瓜烂熟,考试分数出来,高高的,那一刻感觉自己简直是知识的富翁,手握改变世界的密码。可是,密码拿到手了,钥匙呢?能打开哪扇门?站在真正的世界门口,手里那一大把钥匙,怎么看着都不对号。
第一次实习,那是个小公司,领导让帮忙搭个简单的网站。我在学校学过点儿皮毛,HTML、CSS知道,JavaScript写过几个demo。拍着胸脯说“没问题!”。结果呢?人家用的是某个我听都没听过的框架,项目结构、协作流程、版本控制,这些“常识”我一窍不迭。书上教的那些都是“hello world”级别的,现实世界却是复杂的、混杂的、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坑。那感觉,就像你苦练了十八般武艺,结果上战场发现人家用的都是枪炮无人机,你的大刀长矛,尴尬不?尴尬死了!那一刻,我才真正痛彻心扉地体会到,原来“学”和“用”之间,隔着的不是一道浅沟,而是一片汪洋,甚至可以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次元。
更别提那些形形色色的职业技能培训了。广告打得天花乱坠,告诉你学完就能月薪过万,轻松转型。报了班,老师讲课是挺精彩,理论体系一套一套的,案例分析听着也头头是道。可真到了自己动手环节,或者培训结束,让你拿着这套东西去市场上找工作,去解决实际问题,你突然发现,那些所谓的“技能”,好像只是空中楼阁,或者说,是建在沙滩上的房子,风一吹,一推,就摇摇欲坠。
为什么会这样?我一直在想。是我们的教育模式出了问题吗?是不是太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却忽略了它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分数成了唯一或者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为了考高分,我们学会了记忆、归纳、应试,却没学会探索、试错、解决问题。书本上的知识往往是经过高度提炼和简化的理想状态,是为了让你理解概念的。但真实世界的运行逻辑,充满了不确定性、模糊性、多变性,需要的是你灵活运用知识去应对,去变通,甚至去创造新的方法。
还有啊,社会环境变得太快了!今天学的东西,可能明天技术就迭代了,理论就被更新了。学校里那一套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很难跟上外面日新月异的变化。等你毕业了,走出校门,发现自己学的“新知识”,可能在外面已经成了“旧闻”甚至“历史”。那种滞后感,让人非常焦虑。
再看看我们自己,作为“学习者”,是不是也有问题?是不是我们太功利地看待学习了?只想着学点儿“有用”的技能,却没想过知识本身的力量,以及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是不是我们太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地去连接、去转化、去创造?很多人学东西,学完就放那儿了,等着有一天被动使用。可是,“用”的机会是需要自己去争取、去创造的。你得把学到的东西拿出来练,拿出来使,在真实场景里去磨合,去碰撞,去看看它到底行不行,哪里需要调整。
就像学游泳,你在陆地上看再多视频,听再多讲解,甚至把游泳的理论知识背得滚瓜烂熟,下水了,你还是会呛水,会扑腾,会害怕。只有真正跳进水里,一点点去感受水的阻力,去调整呼吸,去协调四肢,在实践中纠正,在错误中学习,你才能学会游泳。知识就像岸上的理论,实践才是水,你得把自己扔进去。
这种学用脱节带来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对个人来说,是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是学习兴趣的消磨,是面对现实时的挫败和无力感。看着别人能把学到的东西玩得风生水起,自己却拿着一手“高分低能”的牌,那种滋味,不好受。对社会来说,是人才的闲置和错配,是创新活力的不足,是整个系统效率的低下。多少人在应该大展拳脚的时候,却因为学用之间的那道坎儿,被绊住了手脚?
那么,究竟怎么办呢?这问题太大了,不是一个人能解决的。但或许,可以从我们自身开始改变?学的时候,就多问自己一句:“这个知识能用在哪儿?我该怎么用它?”别等学完了再去想“用”的事儿,而是在学的过程中就尝试去连接,去应用。哪怕只是一个小项目,哪怕只是解决生活中的一个小问题,动手去试试。别怕犯错,犯错才能让你更清楚知识的边界,才能让你知道怎么去调整。
学校的教育,能不能多给点实战的机会?多引入一些真实的案例和项目?考核方式能不能更多元化,不只看你能不能把知识点复述出来,更看你能不能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社会的“用人单位”,能不能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指导,给新人一些试错的空间,让他们有机会把学到的东西练起来?
学和用,本该是一体两面,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学是为了更好地用,用是为了更深入地学。它们不该是割裂开来的两件事。现在这种割裂的状态,就像一个人只有左腿没有右腿,或者只有右手没有左手,怎么跑得快,怎么使出力气?
有时候真希望,咱们能把“学”和“用”这两件事,缝合得更紧密一些。让知识不只是停留在书本和脑子里,而是能够流淌出来,变成实实在在的能力,去改变,去创造。这可能需要我们所有人,教育者、学习者、用人单位,一起去思考,一起去努力。不然,我们学得再多,懂得再深,如果最终都“用”不起来,那岂不是成了空中楼阁,成了永远躺在硬盘里的废文件?那该多可惜啊。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