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学习成绩英文
学习成绩英文
0人回答
6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04 11:16:01
188****3100
2025-05-04 11:16:01

我们的英语学习,很大程度上就是围着那个成绩转的。背单词,死记硬背,A开头的是Apple,B开头的是Banana,就这么一路下去,一个List一个List地啃。语法规则,什么主谓宾、定状补,被动语态、虚拟语气,讲得头头是道,公式套得那叫一个熟练。但真要你开口说两句?支支吾吾,半天蹦不出个完整的句子。那听力,更是玄学。磁带里(那时候还是磁带!)滋啦滋啦的,听得头疼,感觉每个单词都认识,连在一起就成了天书。阅读理解嘛,全靠技巧,先看问题,再回文章里找关键词,做对了是运气,做错了?多半是哪个陷阱没躲过去。你看,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挣扎,好像最终都汇聚成了那个纸上的数字,那个所谓的英语成绩

可问题是,这个成绩真的能代表一切吗?我见过有些同学,考试分数挺高,卷面干净整洁,错误率低得惊人。但跟外教交流,或者遇到需要实际运用英语的场合,就傻眼了。脑子里蹦出来的全是语法规则和单词释义,组织不成流畅的表达。反倒是一些成绩中等偏上的同学,胆子大,敢说,错了也不怕,跌跌撞撞地也能把意思说明白。他们的英语,是有温度的,是活的,不是书本里冷冰冰的知识点堆砌。那一刻你就会想,我们这么多年追逐的高分,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在成绩单上好看,还是真的掌握了一门语言?

我自己的经历也挺有代表性。我不是那种天生就会学英语的人。我的语法老出错,单词总是记了又忘。但奇怪的是,我喜欢看英文电影,听英文歌,也喜欢读一些简单的英文原版书。课堂上那些应试的东西,我学得煎熬,但通过电影和音乐接触到的英语,却让我觉得有趣,有生命力。我的考试成绩嘛,起起伏伏,有时能考个不错的分数,大多时候就是中规中矩。跟班里那些动辄九十几、一百分的“学霸”比,心里总有点不是滋味。感觉自己好像哪方面出了问题,为什么付出了时间精力,成绩却总是差那么一点点?这种成绩带来的挫败感,很多年都挥之不去。

现在回过头看,那个时候的教育方式,真的把英语学习简化成了考试分数的游戏。一切为了成绩服务。老师教,学生学,都是围绕着如何在考试中拿高分。听力就是听题做题,阅读就是找答案,写作就是套模板。词汇量大不大,语法精不精通,最终都体现在那张薄薄的试卷上,化作一个冰冷的数字。至于英语作为一种沟通工具,一种了解世界的窗口,这些更深层的意义,在残酷的成绩竞争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当然,我不是说学习成绩完全不重要。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你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反映了你的努力和付出。在那个强调分数的年代,高分能给你带来更多机会,比如升学。这是现实,你不能完全回避。但问题是,当成绩成了唯一甚至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时,学习本身的乐趣就被挤压掉了,学习的真正目的也被扭曲了。我们学英语,难道不应该是为了更好地与世界沟通,获取更多信息,感受不同的文化吗?把英语活生生地变成了书本上的条条框框,变成了考试中的ABCD选项,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

我认识一些朋友,他们的英语成绩可能不是顶尖的,但他们敢于开口,乐于交流。他们在网上跟外国人聊天,出国旅行时能自如沟通,甚至能用英语处理工作上的事情。他们的英语能力,是鲜活的、实用的,是真正融进了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反观一些英语课代表,考试成绩次次拿A,但要他跟人自由交流,却磕磕巴巴,满头大汗。这强烈的对比,足以说明问题。英语学习的成功与否,绝不能仅仅用一个分数来定义。它应该包括你的听、说、读、写能力,你的跨文化理解力,你的自信心,以及你运用这门语言的频率和熟练度。

所以,当再有人提起学习成绩英文时,我心里五味杂陈。它既是过去一段经历的标志,也提醒着我们,在追求分数的同时,千万别忘了学习的初心。别让那冷冰冰的数字,绑架了我们对语言的热爱和探索欲。真正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听懂别人的话,能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能不能通过英语打开新世界的大门。那才是英语学习的真正价值所在,远远超过成绩单上的任何一个分数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