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首先,我们得看规定,对吧?官方文件里,公务员政审嘛,重点查的是什么?主要是考生本人的政治立场、道德品质、遵纪守法情况,还有就是直系亲属和与本人关系密切的主要旁系血亲的政治历史问题。你爹妈,那妥妥是直系亲属啊。他们的犯罪记录,理论上是政审的考察范围之一。但是,请注意这个“但是”,醉驾,它跟那些颠覆国家政权、参加邪教、涉黑涉恶的性质,可大相径庭。后者,那绝对是一票否决,没商量。醉驾呢?它更多属于违反刑法里的危害公共安全罪,是犯罪,板上钉钉的犯罪,但这犯罪的“政治属性”或者说“道德败坏”程度,在政审官眼里,是不是跟那些影响政治纯洁性的问题等同?这就有了弹性空间。
你看,政审这东西,说白了,就是看你有没有背景瑕疵,有没有可能给未来的公权力带去不稳定因素或者负面形象。一个醉驾的父亲或母亲,他们犯过罪,这是事实。这个事实摆在那里,政审部门肯定能查到。接下来就看,他们怎么解读这个事实了。
这不像考个证,错一道题就是错。政审,它更像是一场综合评估。你父母的醉驾行为,是个例吗?是偶尔犯错且积极悔改吗?还是屡教不改,甚至情节恶劣,比如醉驾导致了重大事故,人员伤亡?这些细节,至关重要。如果只是普通醉驾,没出大事,罚款扣分甚至拘役几个月,出来后老老实实,再也没犯过,而且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那影响可能会相对较小。政审官可能会认为,这是父辈的个人过失,跟你这个准备当公务员的年轻人本人,关系不是那么直接和必然。毕竟,父债子不还,法律上不连坐嘛,政审理论上也不该搞那一套。
但如果情节严重,比如醉驾致人重伤甚至死亡,或者你父母就是那种长期酗酒,屡犯不改的类型,那性质就不一样了。这可能会被政审部门认为,你的家庭环境存在不稳定因素,或者你的父母的道德品质存在严重缺陷,进而推测(注意,是推测!)是否会对你的价值观和行为产生负面的影响。虽然这听起来很不公平,凭什么因为爹妈的错影响我的前途?但政审啊,它看的不是绝对公平,它看的是风险。一个有着严重犯罪记录的直系亲属,在某些敏感岗位的政审中,确实可能被视为潜在风险。
而且,别忘了,政审很多时候不是纯粹的查档案。它可能涉及走访、谈话。如果政审人员找到你的父母,或者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他们对当年的醉驾毫无悔意,甚至还在继续不负责任的行为,这无疑会给你的政审大大减分。反过来,如果他们深刻反省,积极配合,态度良好,那也能挽回一些印象分。
还有一点,你的报考岗位。有些部门,比如公检法、国家安全机关,他们的政审是出了名的严苛。在这些地方,哪怕是直系亲属的普通犯罪记录,都可能成为障碍。但在一些普通行政岗位,或者基层单位,政审的尺度可能会相对宽松一些。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取决于当年的政策、负责政审的人、甚至你报考单位的具体要求。
所以,你问影响吗?我的答案是:可能会影响,但不一定致命,取决于多种复杂因素。它不是那种铁板钉钉的“是或否”,更像是一个悬在你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政审通过前,你永远不知道它会不会落下。对于父母来说,当年醉驾那一脚油门踩下去,不光害人害己,这不良记录,真可能给孩子的未来埋下隐患,这代价,太沉重。而对于子女来说,摊上这事儿,除了祈祷和自身过硬之外,好像也做不了太多。只能默默承受那份不确定性带来的煎熬。
最终决定权,在政审部门手里。他们会综合考虑犯罪性质、情节、发生时间、你父母的悔罪表现以及你本人的情况等等。你本人的表现,你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在学校或单位的表现,这些是你能掌控的,也是政审考察的重点。有时候,你自身足够优秀,根红苗正(这里指自身清白,没有违法乱纪记录),也能冲淡一些家庭背景上的瑕疵。
唉,说到底,谁不希望家清白白,父母身体健康,遵纪守法呢?醉驾这事儿,对个人是惩罚,对家庭是伤害,对孩子的前途,还可能平添无谓的烦恼。这影响,有时候不在于规定写得多死,而在于它带来的心理压力和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不顺。希望那些做父母的,真能引以为戒,别因为自己的一时糊涂,给孩子的人生设下路障。这影响,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如影随形。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