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说起湖南城市学院,脑子里最先冒出来的,不是那种高高在上、冷冰冰的学术殿堂印象,反而有点像在益阳城里走了很久,突然拐进一条不算太宽敞的路,眼前豁然开朗的感觉。它就坐落在益阳这座城市里,不是省会长沙那种车水马龙的喧嚣,自带一份属于洞庭湖区边缘的从容和安静。
这学校名字取得挺直白,“城市学院”。第一次听到,我就想,这得跟城市有多深的渊源啊?后来了解才知道,它的底子确实跟这脱不开关系。往前倒腾倒腾,它是由以前的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合并而成的。这组合,多有意思!一边是师范,教书育人,偏人文;一边是城建,造房子修路,偏理工。这俩拧巴着合一块儿,就成了现在的模样。你可以想象,这里面天然就带着一种文理交融、理想与现实并存的气质。教书先生的严谨遇上工程师的实干,挺妙的。
在我看来,这所学校最大的特色,或者说最迷人的地方,恰恰就在于它这个名字——“城市”。它不像很多综合性大学那样包罗万象,它似乎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了个调子:我们跟城市打交道,我们研究城市,建设城市,理解城市里的人。你看它的优势学科,土木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这些哪个不是跟城市肌理、跟我们每天栖居的空间紧密相连的?学这些专业的学生,我总觉得他们看世界的眼光可能有点不一样,走路时会不自觉地抬头看看楼的高度,低头看看路面的铺装,甚至能从一座桥的结构里读出点什么来。这不是那种关在象牙塔里做学问,而是实实在在地面向大地、面向人群的学问。
校园里的样子呢?嗯,怎么说呢,没有那种动辄上百年历史的老建筑,也没有那种未来感十足的新材料堆砌,它更像是一个正在生长的城市缩影。有比较早期的建筑,带着那个年代特有的方正和朴实,也有后来新建的教学楼、实验楼,线条更流畅些,窗户也更亮堂。绿化是肯定少不了的,湖南嘛,湿润多雨,树木长得都特精神。走在校园里,你能感觉到那种大学特有的蓬勃朝气,又混杂着一点点工科学校独有的沉静和务实。图书馆里肯定伏案的学生不少,实验室里大概回响着各种仪器运作的声音,而操场上,又是另一番挥洒汗水的光景。
我曾听人说起过,湖城大的老师,很多都是在各自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尤其是城建相关的那些专业,有些老师甚至直接参与过地方的规划项目。这就意味着,他们带给学生的,不光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有那种从实际操作中摸爬滚打出来的经验和心得。这种“接地气”的教学,对于将来要踏入社会、直接参与城市建设的年轻人来说,简直是太宝贵了。你学的东西,不是悬在空中的概念,而是能真真切切用上的工具和方法。想象一下,一个学城市规划的学生,可能他的老师曾经参与过益阳市某个新区的规划,课堂上讲起来,那种鲜活感、那种案例分析,是任何纯理论课程都给不了的。
而且,别看它在益阳,不在长沙,就觉得它偏居一隅。湖南省的城镇化进程一直在加速,对城市建设、管理、服务人才的需求那是嗷嗷待哺。湖城大正好卡在这个点上,它培养的人才,很多就是直接输送到湖南省内乃至周边地区的城市建设第一线。这学校毕业的学生,很可能就是未来你我生活的城市里,那些高楼的设计者,道路的修建者,园林的规划者,甚至是社区的管理服务者。他们的工作,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品质,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的便利度和舒适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湖城大虽然不是“大”在规模上跟985、211比肩,但它“大”在它跟地方发展、跟人民生活需求的紧密联系上。它的毕业生,很多就是那个默默耕耘、让城市变得更好的“螺丝钉”,而且是那种不可或缺的、带着专业素养的“螺丝钉”。
当然,学校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挑战。比如如何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保持学科的先进性?如何在激烈的招生竞争中,吸引到最优秀的学生?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提升教学科研水平?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问题。但我更愿意看到的是,它凭借着它独特的“城市”基因,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它不是要成为第二个谁,它就是湖南城市学院,一个深深扎根于湖南大地,致力于理解和建设我们共同家园——城市的大学。
话说回来,一个学校的光芒,最终还是体现在它培养出来的人身上。湖城大的毕业生,散落在湖南乃至全国的各个城市里,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也许是在建筑设计院里勾画着未来都市的轮廓,也许是在市政工程局里确保着城市的动脉畅通,也许是在房地产公司里参与项目的开发,甚至,别忘了它还有师范的底子,也有一部分人投身教育,在三尺讲台上,教导着下一代认识世界,认识城市。
想象一下,一个从这里走出去的规划师,站在他亲手参与设计的街区,看到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那种成就感是无可替代的。或者一个土木工程师,看着自己参与建造的大桥飞跨江面,那种自豪感,大概能抵消所有的辛劳。这就是湖城大赋予它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参与感,一种建设者的身份认同。
总而言之,或者说在我心里,湖南城市学院不仅仅是一串冰冷的学校代码或者几栋教学楼的集合。它是益阳这座城市的一部分,是湖南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节点,是无数年轻人学习成长、走向社会、参与建设的起点。它带着师范的人文情怀,又有着城建的务实精神,它在努力地,用它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城市,去塑造城市,去服务城市里生活的人们。它也许不惊艳,不 flashy,但它很踏实,很有用,而且,我觉得,它身上那种“为了城市”的烙印,是它最独特、最值得品味的地方。它就像藏在益阳城里的一个宝藏,等待着更多对城市充满好奇和热情的年轻人去挖掘,去学习,最终,去成为那个建设和改变城市的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