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社会工作属于法学类吗
社会工作属于法学类吗
0人回答
11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02 11:56:23
188****3100
2025-05-02 11:56:23

但真的一头扎进去,在这个领域摸爬滚打几年,你会发现,哪儿跟哪儿啊社会工作,骨子里就不是法学那套。你想想,法学,它研究的是什么?它研究的是法律,是规则,是秩序,是权力权利义务怎么界定、怎么执行、怎么解释、怎么构成体系。它的核心是文本、是逻辑、是国家强制力支撑下的行为规范。法学教育出来的,是能够理解、分析、运用法律体系的人。律师呢,是拿着法律这把尺子去丈量世界,去定纷止争,去维护或争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他们厉害,真厉害,脑子里装的全是法条案例解释,思考方式是高度结构化的,严谨的,追求的是程序正义实体正义

社工呢?我们当然要懂法,而且要懂很多法,民法社会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暴法残疾人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天知道要学多少,而且政策还在不断变。法律在我们看来,首先是服务对象ta 的权利载体,是ta 可以去争取和依赖的保障。其次,它是我们开展工作的重要工具,更是我们必须遵守和依托的框架

你看,一个被家暴的妇女找到你,哭诉无助,你不懂《反家暴法》、不懂怎么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不懂去哪里寻求庇护,你根本没法帮摆脱困境!一个失业又生病导致经济困难的家庭,你不懂失业保险怎么领、大病医保怎么报、最低生活保障的申请条件和流程,你怎么引导他们去获得最基本的生存保障?法律在这里,是基石,是路径,是武器,是盾牌。它提供了合法途径去解决问题,去争取权利

但这,这只是社工工作一个面向啊!社会工作核心是什么?是!是关系!是环境!是问题背后的复杂因素法学看的是法律事实,是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社工看的是活生生的人,ta 的遭遇、ta 的感受、ta 的能力、ta 所处的家庭环境社区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状况。我们不只是告诉你你的权利是什么(虽然这很重要,叫权利倡导),我们更关心你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你的内心是怎么想的,你还有哪些资源可以动员(包括心理资源社会支持经济资源能力资源),你想要什么样的改变,以及我们怎么陪着你一步一步去实现这个改变。

法学解决的是“法律问题”——界定权利义务、解决纠纷、惩处违法行为社工解决的是“人的问题”、“社会问题”——处理困境、恢复功能、促进发展、改善环境、增强社会连接。我们的方法也完全不同:我们有个案工作,需要深刻的同理心倾听专业沟通资源链接优势视角;我们有小组工作,要懂得动力互动支持赋能;我们有社区工作,得扎根社区识别需求组织居民培育能力倡导改变。这哪是只靠法律条文逻辑推理就能搞定的?这需要的是社会学的视角去理解结构性因素,心理学的洞察去理解个体行为和情绪,伦理学的坚守去指导实践,管理学的实践去组织资源和项目。

所以啊,如果你去大学里看,社会工作专业通常设在社会学系社会保障系或者干脆就是独立的社会工作学院。它属于社会科学大类,更具体点,是应用社会科学。我们的价值观更是社会工作灵魂助人自助赋权增能公平正义尊重非歧视接纳保密个人价值。这些东西,当然跟法学的某些理念,比如程序正义实体正义,对人权的关注,有相通之处,有交叉,但社工落脚点不一样。我们不是为了去惩罚谁,不是为了去判定谁对谁错(虽然有时法律会做这个判定,我们尊重并可能运用),我们是想让那些边缘的弱势的遇到困难的人,能够重新站起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能够有尊严地生活。这是生命关怀,是社会连接的修复和增强,是温暖力量传递法律在其中扮演的是保障赋权的角色,是提供合法解决路径的角色,它是支撑,是工具箱里的一把利器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混淆呢?可能因为社工的很多工作都直接涉及到服务对象法定权利政策福利。你帮人办低保,得懂政策法规吧?你处理家庭纠纷涉及家暴抚养权,得懂《反家暴法》、《民法典》吧?你帮残疾人争取无障碍设施就业机会,得懂《残疾人保障法》吧?这些都离不开法律知识,而且是必须吃透硬核知识。再加上法律援助本身有时候也被看作是广义的社会服务一部分,就更容易让人觉得“啊,这不就是干跟法律有关的事儿嘛”。

但是!这真的只是社工一个侧面,一个工具箱里的重要工具社工做的还有心理疏导情绪支持行为矫正(例如青少年社工)、小组治疗社区组织资源链接(不光是法律资源,还有社区里鸡毛蒜皮但又至关重要的各种服务慈善志愿服务就业信息等等)、能力培养(比如教困难家庭怎么理财、帮长期病患链接康复资源)、以及更高层面的社会倡导——推动政策法律完善,为弱势群体争取更公平环境。这些,这些大量的工作内容方法,都跟法学的主业相去甚远。法学是关于规则的学问,社会工作是关于“”和“关系”和“改变”的学问,它跨越多个学科的边界,是为了促进人类福祉社会公正而存在的应用型专业

所以啊,要我说,社会工作绝对不属于法学类。它是社会科学大家庭里一个独特而重要的成员,一个充满挑战但也充满意义的领域。它借用法律的力量,但它超越法律的框架。它关注个体,也关注社会结构,关注制度影响。它是泥土里的实践,也是阳光下的理论。它需要法律知识作为骨架,让我们的服务有章法、有保障,但它的血肉人性、是关系、是情感、是行动、是那些无数个案真实故事。别再把我们简单地归到法学里去了,我们是社会工作者,我们有自己的专业 identity,有自己的价值追求。理解它的独特性复杂性,才能真正看到它的力量价值。就这样。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