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你问的“在哪里”,如果是指它最主要、最大、学生最多的那个地方,那无疑是南湖校区。这个校区,说起来真是挺有分量的,它就坐落在洪山区,具体点儿说,是在南湖边儿上。你想象一下那个画面:一大片儿校园,跟个小城似的铺开,旁边就是南湖。说实话,南湖水面不小,但跟东湖那种名声在外的比起来,它更像是生活的一部分,带着点儿烟火气。校区门口,那条雄楚大道,哎呀,简直是条龙!堵车的时候能让你怀疑人生,但不堵的时候,那车水马龙的劲儿,也挺有都市感的。旁边儿还有什么?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它可不是孤零零杵在那儿,而是在一个大学扎堆儿的地儿。这一片儿,学生多,小店多,吃的喝的用的,什么都有。图书馆高高的,教学楼一栋一栋,体育场跑道红红的,篮球场夜里灯火通明。夏天傍晚从教学楼出来,能闻到草地的味道,混着远处食堂飘过来的饭菜香,还有不知道哪个寝室楼传来的吉他声。
南湖校区大得有点儿离谱。刚去的时候,地图不离手,不然真能迷路。从东门走到西门,够你走出一身汗。它不像有些老校区那样,走几步就到头了,这里是实打实地铺开了。宿舍区、教学区、家属区,分得清清楚楚。特别是傍晚或者周末,沿着校园里的路随便走走,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树,各种各样的花,四季变化特别明显。春天玉兰开得雪白,夏天梧桐叶子把路遮得严严实实,秋天枫叶红得像火,冬天腊梅冷冷清清地香。这不光是个读书的地方,更像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有自己的节奏,自己的气息。
但这只是中南财大的一个面。你不能忘了它还有那个老校区,那个充满了岁月痕迹的黄孝河校区。这个校区,位置就完全不一样了,它在江汉区,武汉真正的老城区里。不像南湖那边那种开阔,黄孝河校区是那种闹中取静的感觉。门口出去就是市井生活,老房子、小巷子、开了几十年的小馆子。跟南湖校区比,它小多了,紧凑多了,但感觉特别不一样。那里树更高更老,建筑风格也更有些年代感。走在校园里,能感觉到一种沉淀下来的东西。以前很多本科生在这边读,现在主要是研究生或者有些继续教育的课程在那边。但对很多老校友来说,黄孝河校区才是他们记忆里的财大。那个地方,交通方便得要命,出门就是各种公交线路,离地铁站也近。想逛街?不远就是江汉路步行街。想吃好吃的?老城区遍地都是。它不是在郊区“造”出来的大学城,而是实实在在长在城市里的。
想象一下,一个学校,有两个主要校区,一个在南边的大学城片区,年轻、大、充满活力,跟周边的大学气息连成一片;另一个在北边的老城区核心地带,小巧、有历史感、出门就是浓浓的生活气息。这两种感觉并存在一个学校身上,挺奇妙的,对吧?学生们如果两个校区都待过,那感受肯定更深。比如从南湖校区坐车去黄孝河校区办事,一路上的风景变化,简直就是武汉从新城到老城的一个微缩景观体验。从宽阔的雄楚大道,到可能要穿过长江大桥或者二桥,再到老城里稍微窄一些的街道,两边的建筑风格、行人的节奏,全都不一样了。
除了这两个大头,财大还有些别的校区,比如在马房山那边有个什么现代远程教育的校区,但那个相对小众,一般人提到中南财大,脑子里蹦出来的画面,基本就是南湖和黄孝河这两个地方。它们代表了财大的现在和过去,也代表了武汉这座城市的两种气质:一种是蓬勃发展的新区,一种是厚重悠远的老城。
所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哪里?它不在一个点上,它在洪山区的南湖边,也在江汉区的黄孝河畔。它在清晨南湖校区图书馆前排队等开门的学生眼里,也在傍晚黄孝河校区外小巷里飘出的饭菜香里。它在雄楚大道的滚滚车流里,也在老城区街头巷尾的梧桐树荫下。它不仅仅是地图上的两个标记,它是那些在里面读书、生活、工作过的人,脑子里留下的无数个具象的片段拼凑起来的。
对我来说,中南财大不只是一个地名,它更像是一种感觉,一种跟武汉这座城市紧密相连的感觉。你在武汉任何一个地方,提到中南财大,总能找到认识它的人,总能聊起跟它相关的某个地点、某条路、甚至某个小店。它的位置,早就跟武汉这座城市融为一体了。你得亲自去走走,去感受一下南湖校区的新鲜大气,再去品品黄孝河校区的旧日味道,才能真正明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它“在哪里”。它在地图上,在南湖边,在老城区里,更在无数人的记忆和这座城市的脉搏里。它不是“一个”地方,它是“几个”地方,共同构筑起来的一个存在。就像人一样,不是只有一张脸,而是有很多个面。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