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别慌,虽然当下是挺崩溃的,但这事儿……呃,虽然麻烦,但也不是世界末日。原件这东西,一旦丢了,抱歉,学校不会给你补发一模一样的原件的。国家有规定,为了防止造假嘛。你拿到手的,会是一个叫做“毕业证明书”或“学位证明书”的东西。虽然名字变了,但它们的法律效力跟原件是完全一样的,放心吧,证明你的身份、学历、学位,一点问题没有。不过,某些特别“讲究”的机构,比如出国留学时可能需要做清华认证(CDGDC)或WES认证,他们认的是这份证明书,而不是你瞎找个地方复印盖章的版本。所以,补办是绕不过去的坎儿。
那这补办流程,到底是怎么个折腾法儿?哎,说起来都是泪,不同学校可能细节上有点不一样,但大体思路是差不离的。你得先找到你的母校。现在的大学官网,信息量是巨大且复杂的,有时候想找个办事指南,像大海捞针。建议直接搜“你的大学名称 + 毕业证 学位证 补办”这样的关键词。通常,这些信息会藏在学校的教务处、档案馆,或者专门的校友服务之类的网页里。点进去,看看有没有具体的流程说明、需要准备的材料清单,以及办理时间、地点等等。
大多数学校都会要求你提交一份申请。这份申请不是随便写写就行,得正式点儿。内容大概包括你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入学年月、毕业年月、专业、班级、学号、证件号码(身份证号)。然后,重点来了,你得写清楚丢失的情况,比如是什么时候发现丢的,可能丢失的地点或原因(虽然很多时候原因就是“不知道啥时候就不见了”),最后要郑重声明,你丢失的是原件,并且保证今后即便找到了原件,也不会同时使用两份(原件和证明书),如果出现问题,责任自负。这份声明有时候学校有模板,有时候得你自己拟。我觉着吧,写得越诚恳、越清晰越好。
除了申请书,你还得准备一些证明材料。最基本的肯定是你本人的有效身份证件,比如身份证。别忘了复印件,很多地方都要。有些学校还会要求你提供报纸上的遗失声明。对,你没听错,就是那种登报!你得找个市级或省级、公开发行的报纸(具体要求看学校),花点钱(不多,几十到一两百不等),刊登一个声明,写清楚你的名字、学校、专业、毕业时间、丢失的毕业证和学位证的编号(如果还记得的话,不记得的话得想办法查,学校教务处可能能查到或者就写“编号已不详”),然后声明原件作废。拿到这份登报的报纸原件,也得带着。这步骤听起来有点儿“古老”,但不少学校还在用,大概是想让丢的人多一道“肉疼”的”仪式感“?谁知道呢。
还有些学校,可能会要求你提供毕业合影、学生证复印件,甚至当年学校发的录取通知书复印件之类的辅助证明。这些材料,能找到当然最好,实在找不到,也可以跟学校说明情况,看能不能通融或者用别的材料替代。毕竟,能提供的信息越多,越能证明“我就是我,我是真毕业的”。
所有材料准备齐活儿了,就得去学校办理了。现在很多大学也与时俱进了,可能开通了线上办理的渠道,你可以尝试在学校官网找找看有没有在线服务平台。线上提交材料、线上审核,这样就省得来回跑了。但如果学校还没这么方便,或者你更习惯面对面沟通,那就得跑一趟了。去之前最好提前打电话给学校相关部门(通常是教务处或者档案馆)咨询一下,确认好办公时间、具体地点,免得白跑一趟。到了现场,按流程提交材料,缴费(补办证明书是需要缴费的,费用不多,但别忘了),然后就是等待。
等待的时间长短就看学校的效率了。有的学校可能一两周就能办好,有的可能得等上一个月甚至更久,特别是碰到寒暑假或者学校忙碌的时段。这期间,你可以定期打电话或者在线查询办理进度。拿到手的,就像前面说的,会是两份证明书——《毕业证明书》和《学位证明书》。它们的长相可能跟原件不太一样,但上面该有的信息,比如你的名字、专业、学制、毕业时间、学校公章、校长章(或者校长签名),一样都不会少。而且,它们会有新的编号,与你原件的编号不同,并在你的学籍档案里有相应的记录,证明这是合法补办的。
拿到证明书那一刻,长舒一口气是自然的。这玩意儿来之不易,承载着一段“找不着”的焦虑和“补办”的繁琐。所以啊,我的血泪经验就是:拿到证明书后,千万、千万、千万要保管好! 比保管原件还得上心!找个固定且安全的地方放着,扫描一份电子版备份到多个地方(网盘、邮箱、本地硬盘都存一份),拍照留存,把编号记下来。总之,能想到的保险措施都做上,别再经历一遍这种心跳加速、冷汗直流、到处求爷爷告奶奶的流程了。
说实话,这个过程不仅是走个程序,它更像是一种“补救”和“证明”的过程。证明你曾经在这里读书,你确实拿到了这份荣誉,即使实体不见了,这份证明依然有效。所以,毕业证学位证原件丢了,别怕麻烦,更别信那些说能“补办原件”的骗局(那都是假的,学校不可能给你原件),老老实实按照学校的要求去补办证明书。这才是唯一正确、合法、有效的途径。想想看,为了将来不耽误事儿,为了心里的那份踏实,这点儿折腾,值!就是下次再收拾东西,看到那俩红本本(或者这次补办的证明书),保管得严严实实的时候,可能还会想起当年找不着它时的那种抓心挠肝的感觉。唉,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又急又气的纸片子啊。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