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西安体育学院教务处
西安体育学院教务处
0人回答
82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01 11:48:04
188****3100
2025-05-01 11:48:04

想当年,还是愣头青一个,刚踏进西体大门,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也带着点儿对未来的忐悴。教务处,这三个字对我来说,最初就是个神圣又遥远的存在,感觉那里藏着所有关于我学业命运的密钥。入学教育会上,老师讲了一堆规章制度,听得云里雾里,只记住一句:“有事儿找教务处。” 后来才知道,这句话简直是大学四年里最朴素,也最让人爱恨交织的真理。

第一次亲密接触,大概是选课。那真是场不见硝烟的战争!守在电脑前,网速决定命运。页面刷不出来,心跳跟着漏半拍。好不容易刷出来了,看中的课,手速稍微慢一秒,“课程已满”,得,白忙活。那段时间,教务处的网站成了最频繁访问的页面,比刷朋友圈还勤。为了抢到那几门传说中“水”一点儿的公共课,或者跟自己训练时间不冲突的专业课,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同学拉网线到机房,有人找校外代刷,各种玄学操作层出不穷。而这一切的源头和终结,都在那个小小的网站,背后,就是教务处在默默运行——或者说,在被我们这些猴急的学生们“运行”得濒临崩溃。

还有那成绩单。毕业前夕,需要一摞盖着鲜红大印的成绩单,用于考研复试、找工作、申请出国……哎呀,想想都头大。去教务处二楼那个狭长的走廊,永远有队伍。手里攥着各种申请表,小心翼翼地核对着名字、学号、专业。窗口里的老师们,大多面无表情,或者说,表情早就被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工作磨平了棱角。递进去一份材料,等着他们慢条斯理地核对,然后,“啪”!一个响亮的盖章声,那感觉,就像通关了一个小小的关卡,心里一块石头落地。但如果材料有问题,或者表格填错了,得,打回去重填,再来一遍。那个排队的时间啊,能把一本小说看完。门口的公告栏上贴满了通知,密密麻麻的,各种新出的政策、补考安排、清考名单……每个字都可能关系到某个同学的未来,看久了,总觉得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紧张和压抑。

学籍问题更是重头戏。体育生嘛,训练强度大,比赛任务重,有时候为了备战,不得不耽误课程。要是碰上伤病,休学复学的事儿就免不了要跟教务处打交道。记得有个哥们儿,练田径的,腿骨折了,办休学手续,跑了多少趟?来来回回,需要系里签字,医院证明,最后还是得教务处拍板。那个过程,繁琐得让人心力交瘁。你看着他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穿梭在教学楼和行政楼之间,心里真不是滋味。都说文体不分家,但在具体执行层面, academic side的条条框框,有时候确实让体训生的生活更添一层难度。

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教务处里也有特别好的老师。有一次,我急着办一份证明,赶时间去外地比赛。那天窗口人特别多,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跟负责的老师说明了情况。那位老师,嗯,就记得她戴着一副眼镜,头发梳得特别整齐,听我讲完,没多说什么,就让我把材料递进去。过了没多久,竟然就帮我把章盖好了,还嘱咐我路上小心。那一刻,真觉得她是天使。你看,人性化的关怀,哪怕只是在冰冷的规章制度框架下,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灵活或善意,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莫大的温暖。

这几年,学校推行了电子化办公,很多手续可以在线上办理了。选课不那么“抢”了(虽然新的问题又来了,比如系统崩溃、界面难用),成绩单可以网上申请打印,方便了不少。这算是进步吧?省去了不少排队的时间。但有时候,总觉得缺点儿什么。少了那种面对面交流的温度,也少了点儿……人情味?也许是我多愁善感了。效率当然重要,但那种排队时,跟前后左右的同学吐槽抱怨,或者偶尔遇到个热心老师,这些片段,组成了大学生活里一部分真实的记忆。

再想想毕业的时候,所有人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生怕哪个环节出了错,毕不了业可就全完了。教务处又成了最热闹的地方。各种催交材料的通知,各种核对信息的电话。那时候,看到教务处老师在办公室里忙得脚不沾地,堆积如山的档案和表格,才意识到他们的工作量有多大。他们不仅要处理我们这些学生的日常事务,还要协调全校的教学计划考试安排、课程设置等等。这活儿,说实话,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需要耐心,需要细致,还得面对我们这些时不时就冒出点奇葩问题的学生。

西安体育学院,我待了四年的地方,留下了汗水、笑声、还有一些关于教务处的复杂情感。它不是个充满诗意的地方,没有操场上的阳光,没有训练馆里的呐喊。它更像是大学机器里一个核心的齿轮,有点儿冰冷,有点儿机械,但又不可或缺。你得学会跟它打交道,理解它的逻辑,才能顺畅地完成你的学业旅程。

或许,对于每年数以千计的学生来说,教务处只是他们大学生活里一个必须打卡的站点。办完手续,拿到想要的证明,然后匆匆离开,去奔赴更广阔的未来。很少有人会停下来,去想一想那些在格子间里默默工作的老师们。他们可能也有自己的烦恼,自己的不易。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为了成绩单盖章而焦灼等待的下午,那些为了选课而通宵刷屏的夜晚,那些因为学籍问题而奔波的身影,都成了青春的一部分注脚。教务处,这个带着点官僚气息,又承载着无数学生学业希望的地方,就这样,定格在我的记忆里。它教会了我什么是流程,什么是耐心,也让我偶尔看到了制度之下,人性的闪光。嗯,就是这样。一个再普通不过,但又构成了大学生活重要维度的存在。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