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校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校
0人回答
125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01 11:42:11
188****3100
2025-05-01 11:42:11

这年头,念大学不是唯一的路,技校也挺好。尤其像这种带点儿‘硬’劲儿的,交通这块儿,国家总得发展吧?陕西嘛,又是西部的枢纽,铁路、公路、机场,哪样离得开懂行的人?所以我觉得这学校,挺有它存在的道理。它培养的,说白了,就是能直接上岗、真能解决问题的那批人。不是说文凭不重要,但有时候,一手的技能比啥都管用,特别是对那些想早点自食其力、或者对动手更感兴趣的孩子来说。

校园里面啥样?没进去细看过,但外面看围墙挺长,能猜到占地面积肯定不小。听说里面实训基地特别多,这玩意儿才是职业技术学校的命根子。听我一个在那边工作过的朋友说,他们那实训可不是闹着玩的。车间里叮叮当当的,都是真家伙,各种型号的发动机摆一溜儿,还有模拟驾驶舱啊,路桥检测设备啊,甚至还有轨道交通的模拟线路。学生们真得上手,摸啊,拆啊,再装上。螺丝刀、扳手、焊枪,这些才是他们的“笔”和“纸”。不像有些地方,光看PPT、光听理论,纸上谈兵。在交校,我觉得更多的是实践,是 sweat and grease 的那种感觉。

汽修专业,那肯定是这学校的招牌之一,多少年了都是热门。想想也是,现在谁家没个车?修车的、懂车的,永远有饭吃。但听人说,现在也不是以前那种路边摊式的修车了,技术含量高得很,电控系统啊,新能源车啊,都得学。所以学校的课程也得跟着升级。除了汽修,还有路桥工程工程机械城市轨道交通等等,听着都挺专业、挺接地气儿的。这些专业出来的,说白了,就是去修路、造桥、开挖掘机、维护地铁、高铁的。都是些社会运转离不开的行当。

那帮孩子,年纪轻轻的,脸上写满了各种东西。有对未来充满好奇的,眼神亮亮的,想学点东西闯荡一番;有就是为了混个技能好找工作的,眼神里带着点现实的考量;也有可能家里条件一般,指望着早点毕业能帮衬家里的,肩上似乎压着点担子。总之,挺真实的。不像象牙塔里那么‘飘’,他们更知道自己来这儿是干嘛的——就是学个吃饭的本事。每天穿梭在宿舍、教室、实训车间之间,日子过得大概挺忙碌、挺充实。

有时候看到他们下晚自习或者放学,一大群人从校门口涌出来,骑着自行车、电动车,或者挤公交车。感觉整个马路都被他们占了,闹哄哄的,带着年轻特有的那种无所顾忌和蓬勃。会在路边的小店买个烤串或者煎饼,蹲在路牙子上吃得津津有味。那一刻,他们不是未来工程师、技术员,就是一群普普通通、有点辛苦又有点快乐的年轻人。挺生动、挺有烟火气的一群人。

很多人可能觉得,啊,技校啊,是不是没考上好高中、好大学才去的?这种想法我觉得太片面了,而且带着点偏见。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啥?是能干活儿的人!光有文凭没用,得有真本事。你看现在企业招人,特别是一些制造业、工程类企业,反倒更青睐这些职业技术学校出来的学生,因为他们上手快,知道实际操作是怎么回事。学校里学的那一套,很多时候就是企业里用的那一套,甚至不少企业直接跟学校合作,搞什么“订单式培养”。这说明啥?说明它的培养模式是对路的,是符合市场需求的。

当然,话说回来,每个学校都有这样那样的烦恼,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校肯定也不例外。比如学生的管理问题,毕竟都是半大的孩子;比如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技术发展太快了,学校得紧跟着跑;再比如,就业问题,虽然整体不错,但肯定也有混得不好的。没有哪个地方是完美的理想国。但从大的方向看,它解决的是一部分年轻人的出路问题,满足的是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这个定位我觉得挺重要。

这学校,在我看来,就像是这座城市,或者说陕西这片土地上,输送技术血液的一个“泵站”。源源不断地把那些有志于在交通、工程领域摸爬滚打的年轻人,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变成一个个掌握真本事的技能人才,然后把他们输送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去修桥、去铺路、去维护车辆、去保障出行。看着那些学生在实训车间里忙活,或者在工地实习,我就觉得挺踏实。他们学的不是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是实实在在能用来吃饭、用来建设、用来改变世界的一点点力量。这,大概就是一所交通职业技术学校存在的意义吧。它不像名牌大学那样光芒万丈,但它自有它扎根泥土、服务社会的价值。而且这种价值,我觉得只会越来越被认可。未来的世界,需要的不是只会说不会做的人。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