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先说那个打头的字母组合,s-q-u-a-r-e。看着就觉得挺别扭,对吧?尤其是那个“squ”,这仨挤一块儿,怎么发力?其实啊,开头是个清脆的“斯”音,就像汽水“嘶”一下开了盖子,或者轻轻嘘一声,那个气流感,感受到了吗?别带声带震动,就是一口气出来,干净利落。
接着是“qu”。这俩货一起,得发“kw”的音。对,就是“科”后面跟一个快速的“乌”。想想“quickly”那个开头,“quick quick”,嘴巴是不是会稍微噘一下?对,就是那个感觉!不是先发个“k”再发个“you”,是“kw”作为一个整体快速滑过去。这个地方是第一个容易绊倒人的点,很多人直接把“u”读成了“油”或者别的什么,那就完全跑偏了。记住,它是粘在一起的,“k-w”。
然后是最关键的,那个元音!重点来了!a-r-e,看着像“are”,可它在这里发的是一个特殊的,有点像“爱尔”或者更接近“额儿”的音。很多同学一看到“are”,就读成“啊惹”,或者干脆脑补成“air”(空气)的音,读成“死溃儿”,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听起来完全不像!标准音标里,它通常写成 [ɛə] 或者 [eər]。嘴巴要稍微打开,舌头放平,发出一个介于“a”和“e”之间的音,然后带一点点“er”的尾音。别读成“啊”,也别读成“哎”,更不是“宜”。它是有自己脾气的,那个音有点像你惊讶地“额?”了一声,但要短促一点,后面跟着那个“儿”化音(或者不儿化)。
最后那个“re”,这里的“r”啊,不像中文里的“日”那么用力卷舌。它是个轻音,舌尖向上卷起,但不碰到上颚,或者轻轻擦过。尤其是在美式英文里,这个“r”音可能非常非常轻,有时候听起来几乎就是前面那个元音的延长。所以,如果你听到老外说“square”,有时候那个尾巴有点含糊,像“死亏啊~”,也别惊讶。英式可能会稍微卷舌一点,但依然不重。别读成“瑞”,千万别!
所以,把这些零件拼起来:
1. “斯” (s) - 气流声,轻柔。
2. “夸” (kw) - 快速的“kw”音,嘴巴微噘。
3. “额儿” ([ɛə] 或 [eər]) - 关键元音,有点像“额”,带点“r”的尾音。
4. “尔” (r) - 轻微卷舌,或者含糊带过。
连起来试试:斯夸尔。感觉像不像?那个“夸尔”连着一起,square。发音的时候,舌头和嘴唇要配合好。开头的“斯”是气,中间的“夸”是嘴唇和舌后部配合,“额儿”是舌头的位置决定音色,最后的“尔”是舌尖的事儿。
想当年我学这词儿的时候,也是卡在那个元音上。老是想读成“air”,老师就说:“你家正方形是空气做的吗?” 给我逗笑了,但一下就记住了,哦,它跟“air”不一样。得找那个“额”的感觉。然后就是那个“r”,有时候卷太过了,听着像东北话里的“方楞”。哈哈,发音这事儿,真是得反复磨,听人家的,再自己练,感受嘴巴肌肉的变化。
想想正方形的形状,规规矩矩,四平八稳。可它对应的英文词儿,square,发音里头却藏着这些小“弯弯绕”。那个“s”像溜边,那个“kw”像拐角,中间的元音像那个稳固的平面,最后的“r”就像边框的收尾。感觉还挺形象的,是不是?
不仅仅是正方形这个意思,square还可以是“广场”,比如纽约的时代广场(Times Square)。读音是一模一样的。还有动词,比如“把东西弄方正”,或者形容词“方正的”。意思变了,但怎么读,那个音是一样的,还是 square。别因为意思变了就想着换个读法,那样只会更乱。
学英文,尤其是发音,真不能光看字母,光看字形。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复杂得让人头疼。音标是个好东西,但它更像地图,给你个大概的方向,具体的路怎么走,得靠耳朵听,靠嘴巴试,靠身体去记住那个感觉。square 这个词,那个 [ɛə] 或者 [eər] 的音,就是需要你多听多练才能掌握的。别怕读错,大胆去试,去模仿。
下回再看到正方形,或者提到时代广场,脑子里除了那个画面,别忘了把 square 这个词的正确发音也给“蹦”出来。那个有点特别,有点像“斯夸尔”的声音。多说几次,就自然了。语言这东西,用起来,声音才能活过来。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