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说白了,这猎头公司嘛,尤其到了高管这个层面,卖的就不仅仅是信息差了。他们卖的是人脉,是信任,是行业里最深处的 门道,还有,当然了,他们的品牌。你找他们,不是为了找个能干活的,是找个能在那个特定位置上、能融入特定圈子、能搞定特定事情的那个唯一的人。
所以,当大家聊“前十名”的时候,九成九说的是那帮做顶尖高管搜寻(Executive Search)的。不是说其他层级的猎头不重要,但那是另一个游戏规则。这几家,通常是按年薪的一定比例收佣金,而且往往是预付费或者叫保留合同(Retained Search),不管找不找得到人,钱先收一部分,服务流程冗长且严谨得吓人。
你可能会听到这些名字:Spencer Stuart,Korn Ferry,Heidrick & Struggles,Egon Zehnder,Russell Reynolds。这几家,可以算是“白鞋”或者叫“老钱”俱乐部了。他们的顾问,很多本身就是行业大佬或者前高管,手里攥着的都是年薪几百万、动辄C-suite(首席XXX官)的大佬名单。跟你聊,也不是上来就问你跳不跳槽,而是跟你建立关系,摸你的底,了解你的行业动态,你的想法。他们的背景调查(Background Check)那叫一个细致,能把你大学里逃过几次课都给你挖出来似的。收费?别想了,一个成功案例的佣金比例,少则年薪的三分之一,多则更高,还得加各种费用。普通人,可能一辈子也打不上几次交道,或者即便打上交道,也是被他们当成潜在资源,而非直接服务的客户(除非你是公司老板或HRD)。
再往下一点,或者说风格略有不同的,可能还有像Boyden、Odgers Berndtson这类,也是全球性的,做高管和关键职位的搜寻。他们可能在某些行业或区域有特别强的优势,或者在某些类型的职位上更活跃。跟上面那几家比,或许少了一点点高冷的光环,但专业性和资源依然非常强。顾问的水平仍然是关键,碰上个懂行的,事半功倍。
当然,“前十名”这说法,地域性也很强。在中国,虽然这些国际大牌都有分部,但也有一些本土或者有中国特色的猎头公司做得风生水起,甚至在某些细分行业比国际大牌更接地气,人脉更深。他们可能名字没那么响,但效率和对本地市场的理解可能更胜一筹。但要说“品牌”和国际化的专业流程,前面那几家还是标杆。
还有一类,像Robert Half(尤其在财务、金融领域强)、Hays、Randstad这种,体量非常大,业务范围也广,不光做高管,中层甚至基层招聘也做。但通常大家说“猎头公司前十名”,尤其是带点崇拜或者神秘色彩的时候,指的还是那帮做金字塔顶端生意的。这类大型人才服务公司,更像一个人才超市或者综合方案提供商,顾问水平参差不齐是常态,但架不住平台大、职位多、流程标准化。找他们,可能更看重效率和职位数量,而不是一对一的深度搜寻和战略性建议。
所以你看,“前十名”真不是一个固定名单。取决于你是谁,找什么人,或者你是什么候选人。如果你是家跨国公司要找中国区CEO,你可能会找Spencer Stuart或Egon Zehnder。如果你是家快速发展的科技公司要找技术 VP,可能找的是另一批在TMT领域深耕的猎头公司。如果你是个中层想看看机会,Hays或者Randstad的顾问可能联系你更多。
这行水挺深。所谓的“顶级猎头”,他们的价值在于能触达那些你自己触达不到的候选人,那些不主动看机会、甚至不知道自己被找的行业翘楚。他们能帮你评估这些候选人的真实能力和市场价值,帮你搞定背景复杂的背景调查,甚至在薪资谈判和入职过程中的各种微妙环节给你专业建议。
但别迷信品牌。就算是一家所谓的“前十名”,具体的顾问也很重要。遇上个靠谱的顾问,他是你的盟友,能帮你规划职业路径,帮你包装优势,甚至在关键时刻拉你一把。遇上个不专业的,他可能只是个简历贩子,把你信息到处撒网,一点隐私和尊重都没有。说到底,猎头这行,玩到最后,还是看人。顾问的专业度、诚信、对行业的理解、以及他手里真正能调用的人脉和资源,这才是核心竞争力。
所以,下次再有人问“猎头公司前十名是谁啊?”,你可以大概说出那几个国际大牌的名字,但记得加一句,“看你找啥人,自己是什么情况,这榜单,每个人心里都有杆秤。” 别被那些光鲜的品牌和天价佣金唬住了,重要的是找到那个真正能帮你解决问题的顾问和公司,哪怕他们不在任何公开的“前十名”榜单上。这年头,实效最重要,不是吗?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