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数字的的英文
数字的的英文
0人回答
3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4-30 10:55:54
188****3100
2025-04-30 10:55:54

说起来,这事儿挺玄妙的。数字,多纯粹啊,就是个符号,代表着数量、顺序。一、二、三,壹、贰、叁,再怎么变,骨子里那个“多少”的概念是恒定的。可一旦套上不同的语言外壳,尤其像英文,它就变得,怎么说呢,有点儿调皮,甚至带着那么点儿文化基因里不经意的拗口。

刚开始学英文那会儿,one, two, three... ten,这十个指头够用了,感觉像在玩儿过家家,简单明快。谁不会掰手指头数数呢?那时候,觉得英文也挺直白的嘛,不像某些语言,数字变个形变个态的。可好景不长,甜头尝了一点点,大部队就来了,劈头盖脸。

第一个小坎,绝对是eleventwelve!那时候真是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到了十一、十二就不能叫ten-oneten-two呢?它俩就这么特立独行地杵在那儿,跟后面的thirteen, fourteen... nineteen 格格不入。thirteen开始,好歹有个teen的影子,虽然thirteenfifteen那个变音有点儿烦人,但你能感觉到它是在往“十几”这个方向靠拢。可eleven, twelve,完全是两个孤儿,得死记硬背。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地方,初学者真是要抓狂的。感觉就像你熟悉了一套规矩,正准备按部就班往下走,它突然给你来个急转弯,告诉你,“抱歉,这里例外,没道理可讲。” 这种感觉,可太真实了。它让你第一次隐隐约约意识到,学语言嘛,不是数学公式,不是非黑即白,里面有历史沉淀,有习惯,有各种“就是这样规定的”的无奈。

然后是twenty, thirty, forty... ninety。这些“整十”,听起来就比teenagers成熟稳重多了,词尾都是-tytwenty, thirty, forty, fifty, sixty, seventy, eighty, ninety。看着简单,写起来、听起来呢?thirtythirteenfortyfourteenfiftyfifteen!这简直是绕口令+听力陷阱大礼包!我发誓,考试听力里要是有这种数字,我耳朵立马竖得跟雷达似的,全神贯注,生怕一个闪失,thirteen听成thirty,或者反过来,一道题就这么白白送掉了。这哪是学语言,分明是练耳力练胆量啊!有时候急了,真想大吼一声:你们就不能发音区别大一点吗!就不能拼写再离谱一点区分开吗!可人家就这样,你有什么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一遍遍地听,一遍遍地念叨,“thirteen是后面重音,thirty是前面重音……” 念到最后,感觉舌头都快打结了。

当然,苦日子总会熬过去。一旦掌握了oneninety-nine的基石,后面的大数字似乎就有了点儿规律可循。hundred,一百。thousand,一千。million,一百万。billion,十亿。这些词像是新的单位,搭积木似的,可以往上摞。

一百零一:one hundred and one。注意,这里有个小细节,and!这个and可不是随便加的,英式英语里,百位后面接十位或个位时,通常要加and,比如one hundred and twenty-three。美式英语里呢,这个and就常常被省略,直接one hundred twenty-three。当年为了这个and,纠结了好一阵子。到底加不加?加了算不算错?不加会不会被误解?后来发现,日常交流中,大家似乎也没那么死抠,能听懂就行。但正式场合或者考试里,最好还是遵循规范。你看,连个小小的and,都能牵扯出英美差异,你说学语言是不是件挺有意思(也挺磨人)的事儿?

一千两百三十四:one thousand two hundred and thirty-four。或者美式:one thousand two hundred thirty-four。这下把thousandhundred都用上了。读的时候,要习惯那个节奏,thousand后面顿一下,hundred后面再顿一下(如果后面还有的话),然后是and连接的小尾巴。

大数字来了,millionbillion。一百万,一千万,一个亿…… 我们中国人习惯用“万”作为基本单位,四位一节。一万是ten thousand,十万是hundred thousand,一百万才是one million。你看,这里就有个思维方式的差异。我们说“十万”,他们说“一百个千”。我们说“一千万”,他们说“十个百万”。我们说“一个亿”(一万万),他们说“一百个百万”(one hundred million)!这种不对等,刚接触时特别容易晕。脑子里得倒腾一下,把“万”的概念转换成“千”和“百万”的组合。尤其是什么123,456,789这种数字,读起来:one hundred twenty-three million, four hundred fifty-six thousand, seven hundred eighty-nine(美式)。乖乖隆地咚,一口气念下来,感觉肺活量都得跟着练练。而且要注意那个逗号,英文数字里习惯从个位往左,三位一个逗号,这是为了方便识别thousand, million, billion这些单位。中文里我们四位一逗号(或者不加,看习惯)。这种小小的标点差异,背后也是不同的计数习惯。

除了这些基础数字,还有一些特定的场景读法。

电话号码,通常一个一个数字念,比如13987654321就念成one three nine eight seven six five four three two one。这里的零,常常念成oh,听起来像字母“O”。而不是zeronought。当年刚知道这个,觉得特别酷,电话号码里的零,竟然有自己的昵称!

年份,比如1949,常常是拆开念,nineteen forty-nine2000之后就比较灵活了,2008可以念two thousand eight,也可以念twenty oh eight2023可以念two thousand twenty-three,也可以念twenty twenty-three。个人感觉,拆开念更省力,也更常见。

小数,比如3.14,念成three point one four。那个小数点,就是point。小数部分的数字,也是一个一个念。

分数,比如1/2one halfa half1/3one thirda third3/4three fourthsthree quarters。这个就有点像我们说“几分之几”了,但英文里很多常用分数有特殊词,不全按规则来。

百分数,10%,念ten percent

你看,光是数字的英文,掰扯掰扯就有这么多东西。不仅仅是记住对应的单词,还得知道在什么场合怎么念,英式美式有什么区别,有没有什么约定俗成的特殊读法。这背后,藏着语言的灵活性,也藏着文化和历史的痕迹。eleventwelve的怪异,也许是古老计数法留下的残余;英式and的保留,也许是更注重语法结构的严谨(或者说,更啰嗦一点?);美式在电话号码里用oh,可能就是为了发音方便,听起来更清晰。

我有时候会想,学习这些细枝末节有什么用?不就是报个数嘛。但正是这些细节,构成了语言的肌理,让它变得有血有肉,而不是一个冰冷的符号系统。当你跟人交流,能自然而然地说出one hundred and fifty(如果你习惯英式)或者one hundred fifty(如果你习惯美式),报电话号码时能脱口而出oh而不是zero,听别人说年份时不会把nineteen ninety-nine听成ninety ninety-nine,那种顺畅感,那种“对味儿”的感觉,是纯粹背单词达不到的。

回想那些卡壳的瞬间,那些因为数字没听懂而错过的比分,没搞清楚的价格,填错的表格…… 那都是学习路上的小石子,绊过你,但也让你更清醒。现在听到thirty-something,不会仅仅理解成“三十几”,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那个thirty打头,后面跟着个something的模糊概念,它可能代表年龄、数量、时间…… 它是一个范围,一种不确定,但你知道它大概在哪里。这种感觉,很微妙。

所以,“数字的的英文”,远不止one two three那么简单。它是一个小小的切面,透过它,你能看到语言的复杂、有趣,以及学习过程中那些绕不过去的弯儿和意料之外的惊喜。每一次正确地使用或者听懂一个数字的英文表达,都是一次小小的胜利。而那些曾经让你头疼、让你出糗的经历,最终都变成了你和这门语言之间独特的故事。它们嵌在你的记忆里,让你在听到eleven, twelve, thirteen, thirty, oh, point, and这些词的时候,心里总会泛起那么点儿涟漪。这大概就是,学习的印记吧。广播里的声音还在继续,数字在跳跃,我的思绪也跟着跳跃着,那些和数字英文有关的日子,仿佛就在眼前。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