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要说这forget的过去,那可不止一种形态。就像生活里的错过,有的是一瞬间的疏忽,过去了就过去了,比如昨天午饭吃了啥,你可能很快就forgot了。有的是一种持续的状态,一种“已经忘记了”的结果,那种东西,就像老照片,虽然存在过,但感觉离你已经很遥远,甚至你努力回想,也摸不到边儿,那种,就是forgotten了。
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就是那个简单的过去式:forgot。它描述的就是一个发生在过去的、已经完成的忘记动作。就像刚才说的钥匙,你昨天早上出门,发现自己forgot带钥匙了。这个动作是昨天早上发生的,已经结束了。或者,考试的时候,脑子一片空白,突然就forgot那个公式怎么写,急得汗都下来了。那也是一个瞬间的、已完成的忘记。它就停留在那个特定的时间点,像个快照。我记得有一次,朋友约我去他家,地址明明前一天晚上还看了,结果出门骑车到了半路,突然脑子一卡,forgot了是哪条街几号,只好停在路边尴尬地翻手机。那种感觉,就是纯粹的、当时的“忘记了”。
再来说说forgotten。这个词啊,它可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过去,它是过去完成时态(have/has/had + 过去分词)的一部分,更常用来描述一种“遗忘的状态”或者作为形容词,修饰一个“被遗忘的”事物。想象一下,很多年没回老家了,村里的小路,童年的玩伴的名字,很多细节可能你已经have forgotten了。这不是说你某个瞬间忘记了,而是经过时间的冲刷,这些记忆就那样模糊了,甚至消失了,形成了一种“已经忘记”的状态。
或者,作为形容词用,forgotten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或者感叹。一本放在阁楼里蒙尘的老书,是forgotten book;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是forgotten memory。我认识一个老奶奶,她说她年轻时学过画画,画得挺好,但后来为了生活,完全停笔了。现在提起,她说,“哎,那些技巧啊,都快forgotten光了。”这也不是说她某个瞬间“忘了”,而是长年累月不用,那些熟练度、那些手感,都已经沉淀在时间的河流里,变得模糊不清,甚至无法Retrieve了。
对比一下,"I forgot my phone at home yesterday." (我昨天把手机忘家里了。)这个“忘”是昨天发生的动作。但如果你说,"I have forgotten how to ride a bicycle."(我已经忘记怎么骑自行车了。)这说明的是一种持续到现在的状态——你现在不会骑了,这种忘记不是某个时间点发生的,而是长期不接触导致的结果。虽然在口语里,有时候人们也会说"I forgot how to ride a bike",语法上更倾向于用forgotten来强调那种“已经不会了”的状态。
有时候,这两种形式的使用,微妙地反映出我们对“遗忘”这件事的态度。说"I forgot it",可能听起来像个借口,一个简单的失误。但说"It has been forgotten",或者"I have forgotten about it",可能更像一种事实陈述,甚至带着点无奈或者有意为之。比如,那些不愉快的经历,我们努力想把它们从记忆里剔除,希望它们变得forgotten,最好彻底消失。
学习语言也是一样,有些单词、语法规则,你可能学的时候觉得懂了,过一段时间不用,就forgot了。但有些深入理解、反复练习过的东西,它们会沉淀下来,即便暂时想不起来,感觉是forgotten了,但只要稍加提示或者复习,它们又会重新鲜活起来。所以,这forgot和forgotten,不光是语法形式的变化,里面藏着记忆的规律,时间的痕迹,还有我们面对得失聚散的复杂心情。它们不仅仅是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它们是关于“失去”和“留存”的故事。想想那些我们曾经拥有却已forgotten的童真,那些因为疏忽而forgot的重要日子,那些随着年岁增长而渐渐被forgotten的面孔……每一个词形的变化,都对应着生命里或轻或重的叹息。语言真是奇妙,简简单单一个词,两个变化,就能承载这么丰富的情感和经历。下一次再用到forget,或者听到forgot、forgotten,或许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吧。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