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以前吧,一说技校,总觉得矮人一截。那是老黄历了!现在这年头,光会纸上谈兵哪行?得有真本事,得能实训,得能在车间里、在灶台边、在电脑前把活儿干漂亮。这所学校,就是干这事儿的。它像一个大熔炉,把那些可能不太适应传统书本教育,或者干脆就喜欢捣鼓点啥的孩子们收进来,然后给他们一副闯荡社会的“吃饭家伙”。
走进校园,空气里弥漫的味道就不一样。没有大学里那种漫步草坪的悠闲,也没有写字楼里的咖啡香。闻到的是机油味儿,是焊接产生的金属焦糊味儿,是木材切割后的粉尘味儿,甚至可能是实习餐厅里飘出来的饭菜香。这些味道,混杂在一起,就是茂名市高级技工学校最独特的标识,是那种热火朝天的、为生活而奋斗的、充满力量的味道。
里面的专业,听着就挺接地气的。什么模具制造啊,数控机床啊,电气自动化啊,汽车维修啊,烹饪啊,美容美发啊,计算机应用啊……听起来好像没那么高大上,可每一个专业背后,都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都是无数人赖以生存的行当。学会了,可不是混口饭吃那么简单,是掌握了一门技能,有了安身立命的资本。
我有个朋友的小孩,当年中考失利,去的就是这家学校,学的汽车维修。刚开始,心里那个不情愿啊,觉得没面子。整天一身油污,手上全是茧子。可他跟我说,刚开始上手那些发动机零件,真的觉得像在拆高达一样,特别有意思。老师傅们手把手地教,不光是理论,更多的是经验,是那种摸索了几十年才得来的匠人精神。从一个拧螺丝都笨手笨脚的新手,到后来能听声音判断发动机故障,眼神都亮了。毕业后去了个汽车维修厂,没多久就成了技术骨干,收入比不少本科生都强。你说,这是不是本事?这本事,就是在技校里磨出来的。
学校里的老师,我总觉得他们身上有股劲儿。不光是会讲理论,更得会操作。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是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师傅,把绝活儿倾囊相授。教学生,不光是教技术,更在教做人,教怎么吃苦耐劳,怎么精益求精。这种言传身教,在别的地方,你还真不一定能学到。那些实训车间里,老师傅们带着学生围着设备讲解、操作的场景,特别有画面感,比坐在教室里听课生动多了。
别以为技校就全是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有不少是头脑灵活,就是不喜欢死读书的。他们动手能力强,一点就通,学起技术来那股钻劲儿,很多所谓的“学霸”都比不上。社会发展到今天,需要的不再是只会考试的机器,而是能解决问题、能创造价值的人。茂名市高级技工学校,恰恰就在培养这样的人。
看看咱们茂名这些年的发展,多少工厂、多少企业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他们就是从技校源源不断地输送出来的。这些人,是这座城市的基石,是支撑起经济发展的脊梁。他们可能不像那些坐在办公室里的白领那样光鲜亮丽,但他们的汗水,他们的技能,是实实在在的价值。
我觉得,我们应该重新认识茂名市高级技工学校这样的地方。它不是教育体系里的“下水道”,而是培养大国工匠、培养时代急需人才的“发动机”。它给了无数年轻人一个实现自我价值、靠双手改变命运的机会。那些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他们也许默默无闻,但他们的技能,他们的劳动,正托举着我们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所以,下回再路过茂名市高级技工学校的大门,不妨多看两眼。那里面传出的机器声、人声,都是年轻人在为自己的未来打拼,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协奏曲。这所学校,在它自己的领域里,做得相当出色,培养出来的,都是值得尊敬的劳动者。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