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胃管置入术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操作,主要用于胃肠减压、胃内营养支持以及某些特殊情况下的药物灌注。规范的操作流程对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至关重要。本教程旨在提供一个清晰、详尽的胃管置入视频操作指导,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掌握此项技术。
准备工作
1. 核对医嘱:确认胃管置入的必要性,明确胃管型号及置入目的。
2. 评估患者: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鼻腔情况、咽喉反射、合作程度及既往病史(如鼻中隔偏曲、食道狭窄等)。
3. 告知患者: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过程及可能的不适,争取患者配合,减轻其焦虑。
4. 准备物品:
胃管:根据医嘱选择合适型号的胃管。
润滑剂:如石蜡油或医用甘油。
注射器:用于抽吸胃内容物及注入空气。
听诊器:用于辅助判断胃管位置。
弯盘:用于收集呕吐物。
纱布:用于擦拭。
胶布或固定贴:用于固定胃管。
手套、口罩、帽子:个人防护用品。
压舌板和手电筒:用于检查口腔。
连接装置:用于连接胃管与引流袋或注射器。
操作步骤
1. 体位:通常采用半卧位,头颈略前屈。对于昏迷或不能配合的患者,可采取侧卧位。
2. 测量长度:从鼻尖经耳垂至剑突的距离,作为胃管插入的大致长度,并在胃管上做好标记。
3. 润滑:将胃管前端用润滑剂充分润滑,减少摩擦力,便于插入。
4. 插入:
鼻腔插入法:
选择通畅的鼻孔,轻柔地将胃管沿鼻腔底部插入。
当胃管到达鼻咽部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同时配合胃管向前推进。
如遇阻力,切勿强行插入,可稍作旋转或调整方向,再次尝试。
口腔插入法:
适用于鼻腔有损伤或阻塞的患者。
用压舌板压住舌头,暴露咽后壁,将胃管沿舌后壁插入。
同样需要在患者配合吞咽动作的同时推进胃管。
5. 到达标记:当胃管到达预先标记的长度时,停止插入。
6. 位置确认:
抽吸:用注射器抽吸胃内容物,观察是否有胃液。
听诊:用注射器向胃管内快速注入少量空气(5-10ml),同时用听诊器在胃部听诊,若听到气过水声,则提示胃管进入胃内。
X线检查:这是最可靠的判断方法,尤其是在重症患者或置管困难的情况下。
7. 固定:
确认胃管位置正确后,用胶布或固定贴将胃管固定于鼻翼或面颊部。
注意固定松紧适度,避免压迫鼻部或面部皮肤。
8. 连接:根据胃管置入的目的,将胃管连接至引流袋、营养泵或注射器。
注意事项
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发绀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检查胃管是否误入气管。
对于昏迷或不能配合的患者,置管时更应小心谨慎,避免误入气管。
定期检查胃管的位置,防止胃管移位。
注意保持胃管的清洁,定期更换胃管。
置管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预防感染。
记录胃管的型号、置入时间、置入深度及相关情况。
并发症及处理
误入气管:立即停止操作,拔出胃管,给予吸氧等支持治疗。
鼻出血:轻微鼻出血可局部压迫止血,严重者需请耳鼻喉科医生会诊。
食道穿孔: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需立即停止操作,并请外科医生会诊。
反流误吸:尤其是在昏迷患者中,应采取头高足低位,减少反流风险。
特殊情况处理
鼻中隔偏曲:选择通畅的鼻孔,或尝试口腔置入法。
食道狭窄:选择较细的胃管,或请消化内科医生进行内镜引导下置管。
精神障碍:必要时可请精神科医生协助,或使用适当的镇静剂。
本视频操作教程仅供参考,具体操作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临床经验,进行个体化处理。所有医护人员都应接受专业的培训和考核,熟练掌握胃管置入技术,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务必以病人安全为首要考虑,才能保证操作的顺利进行。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