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远比我们直观感受到的复杂。在利润的驱动下,价值规律并非以一种显而易见的方式发挥作用。生产价格的概念,正是对这种复杂性的一个重要揭示。它并非简单地等于商品的价值,而是在价值的基础上,经过利润的平均化过程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价格形式。
价值,按照马克思的理论,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然而,现实的经济活动中,不同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即不变资本(如机器、厂房)和可变资本(工资)的比例差异巨大。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往往技术水平较高,使用更多的机器设备,因而单位商品中所包含的活劳动量相对较少。如果商品的价格仅仅按照价值来确定,那么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由于包含的活劳动较多,反而会获得更高的利润率,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也无法促进资本在不同部门间的自由流动。
利润率的平均化,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总是倾向于流入利润率最高的部门。这种流动会增加高利润率部门的供给,降低其价格,同时减少低利润率部门的供给,提高其价格。最终,通过竞争,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形成一个平均利润率。
生产价格,就是在这个平均利润率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的计算公式是:生产价格 = 成本价格 + 平均利润。 成本价格是指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货币表现。平均利润则是成本价格乘以平均利润率。这意味着,生产价格不仅包含了商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劳动,还包含了对资本所有者的报酬,即利润。
生产价格的形成,意味着商品的价格不再直接等于其价值。一部分商品的价值转移到了另一部分商品的价格中。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其商品的生产价格高于其价值,而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其商品的生产价格低于其价值。这种偏差,正是利润平均化的结果。
这种现象并非仅仅是一个理论推导,而是深深地影响着现实的经济运行。例如,农业部门通常资本有机构成较低,如果农产品的价格仅仅按照价值来确定,农民的收入将难以与其他部门的工人相比。生产价格的形成,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保障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的生产。
但是,生产价格的形成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首先,它掩盖了价值的真实来源。人们往往只看到商品的价格,而忽略了价格背后所包含的劳动。这使得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更加隐蔽。
其次,生产价格的波动,会影响不同部门的利润分配。一些部门可能因为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其生产价格偏离其应有的水平,从而影响其利润。这种波动,会加剧经济的不稳定性。
再次,生产价格的形成,也会影响国际贸易。不同国家的资本有机构成差异,会导致不同商品的生产价格差异。这种差异,会影响国际贸易的流向和贸易平衡。
理解生产价格的形式,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至关重要。它揭示了价值规律在竞争和利润平均化过程中的复杂表现,也提醒我们,商品的价格并非单纯的反映了生产的成本,而是包含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和权力关系。它也让我们意识到,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并非万能的,它可能会导致资源的错配和不公平的分配。因此,我们需要对市场经济进行必要的干预和调节,以实现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生产价格的分析也为我们理解经济危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利润率的下降,是导致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而生产价格的形成,使得利润率的下降趋势更加隐蔽和复杂。通过对生产价格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经济危机的本质和根源,从而为应对经济危机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
此外,生产价格的研究,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正确处理价值规律和计划经济的关系,如何有效地进行价格调控,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对生产价格的理解,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关问答